虚假的 AI 龙头还在打价格战,真正的 AI 龙头早已在市场里赚得盆满钵满。

今日凌晨,英伟达公布了 2025 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各项数据均大幅超越预期:

季度收入创下 260 亿美元的纪录,较上一财年第四季度增长 18%,较去年同期增长 262%

数据中心季度收入创下 226 亿美元的纪录,较上一财年第四季度增长 23%,较去年同期增长 427%

游戏和 AI PC 季度收入为 26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下降 8%,较去年同期增长 18%

专业视觉季度收入为 4.27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下降 8%,较去年同期增长 45%

汽车季度汽车收入为 3.29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17%,较去年同期增长 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更是直言,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不久前发布的全球最强 AI 芯片 Blackwell 终于要全面投产,这意味着英伟达即将迎来新的增长浪潮。

黄仁勋也罕见地在财报会议中,介绍了英伟达在这轮 AI 浪潮中为什么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今天美股收盘后英伟达股价一度突破 1000 美元,再度创下新高,但我们知道这家公司还会创造更多历史。

收入暴涨三倍,黄仁勋: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

财报公布前,市场对英伟达业绩普遍持着空前高涨的情绪。

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华尔街预期英伟达 2025 财年第一季度营收有望达到 246.5 亿美元,预计净利润达到 128.47 美元。

但这份本就超出预期的预期还是过于保守了。

英伟达财报显示,本季度收入为 260 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收入为 226 美元,游戏收入为 26 美元,净利润为 148.1 亿美元,毛利率达到 78.4%,预期第二财季的营收为 280 亿美元(±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观的财报离不开 AI 发展的如火如荼。

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数据中心的营收一直是英伟达的主心骨业务,即包括 AI 芯片以及运行大型 AI 服务器所需的其他部件。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 Kress 在财报的电话会议上称,「本季度的一大亮点是 Meta 发布最新的大语言模型 Llama 3,使用了 24000 块 H100 GPU」。

她补充说,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约占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的「40 % 左右」。

实际上,作为 AI 行业的「发动机」,不管哪家 AI 初创笑到最后,英伟达一定会是从头笑到尾的那个。

在黄仁勋看来,AI 将为几乎每个行业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帮助公司更高效地管理成本和能源,同时拓展收入机会。

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各公司和各国正与英伟达合作,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型为加速计算中心,并建立一种新型的数据中心——AI 工厂,来创造一种新的商品:人工智能。

高盛分析师 Toshiya Hari 在翻阅微软、Google 等公司的财报后指出,这些公司今年在云计算方面资本的投入高达 1770 亿美元,并且未来 2025 年将继续增至 1950 亿美元。

如无意外,英伟达将会「吃掉」这当中的绝大部分投资。

下一代 AI 工厂平台,为万亿参数级 AIGC 奠定基础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黄仁勋特意强调汽车行业将成为其「数据中心领域今年内的最大企业细分市场」,并透露特斯拉已经在他这购买了 35000 枚用于训练 FSD 系统的 H100 GPU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微软将与 OpenAI 就耗资高达 1000 亿美元的超大型全球数据中心项目展开谈判, 而英伟达的 AI 芯片也将在这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Emarketer 的分析师雅各布·伯恩认为,尽管众多科技公司都试图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但英伟达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统治地位,已可与早期的计算行业先驱如英特尔等相提并论,而这些先驱也尚未能达到英伟达如今的成就。

包括在今年的 GTC 大会上,黄仁勋发布了新一代基于 Blackwell 系列的 GPU,用遥遥领先的断层技术证明了其芯片在 AI 市场的稀缺性。

第一款 Balckwell 芯片 GB200 拥有 2080 亿个晶体管,是上一代芯片「Hopper」的两倍多。

在 GPT-3 LLM 基准测试中,英伟达称 GB200 的性能是 H100 的 7 倍,而训练速度是 H100 的 4 倍

关于 Balckwell 的更多具体信息,欢迎回看 APPSO 此前的文章

黄仁勋认为已全面投产的 Blackwell 平台,将为万亿参数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奠定基础。

目前 Blackwell 芯片产能正在满负荷运转, 第二季度开始发货。Kress 透露,H200 和 Blackwell 芯片都供不应求,这样的状态可能会维持到 2025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仁勋也表示,客户目前对英伟达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并且目前大约存在 1.5 万-2 万家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正在等待英伟达的芯片,以便于更好的训练 AI 模型。

如果说买家正在将目光投放在尚未发货的下一代产品,那么全面加速的英伟达已经在准备下下代产品。

为满足行业需求和保持技术的市场竞争力,黄仁勋宣布英伟达 AI 芯片将转向「年更」节奏,在 Blackwell 之后,将推出一款全新的芯片,并确保此后每年都会有新的芯片发布。

此外,其他所有芯片产品线的更新速度也将以非常快的速度推进,「新的 GPU、新的 GPU、新的网络网卡,新的交换机……即将迎来大量芯片新品。」

英伟达没有对手的三大原因

除了扮演重头戏的数据中心业务,其他营收配角的表现也相当亮眼。

其中,专业视觉业务本季度营收为 4.27 亿美元,环比下降 8%,同比增长 45%。

在 GDC2024 大会上,英伟达也曾宣布其光追和 NVIDIA DLSS 3.5 等技术被集成整合到《黑神话:悟空》以及《永劫无间》里。而在本季度,游戏和 AI PC 业务营收也达到 26 亿美元,环比下降 8%,同比增长 18%。

汽车本季度的营收为 3.29 亿美元,环比增长 17%,同比增长 11%。今年 3 月,比亚迪,小鹏等公司宣布选择采用 Blackwell GPU 架构的 DRIVE Thor™平台,将用于驱动下一代汽车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首款力作 SU7 轿车,也采用了 NVIDIA DRIVE Orin 算力平台。英伟达官方表示,「这是我们为软件定义的特定车牌开发的 AI 车载计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本季度的财报,Edward Jones 的分析师洛根·帕克指出,市场对英伟达 GPU 芯片的需求依然火爆。其业绩表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度并未减退。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英伟达的财报几乎成了整个 AI 行业奔涌的风向标。

在近期举办的 Stripe Sessions 用户大会上,黄仁勋更是预测加速计算已成大势,即便接下来人类在计算领域没有任何增长,也需要更换价值一万亿美元的计算机。

若计算机行业继续以约 20% 的年增长率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可能需要投入约两万亿美元来更换这些计算机,用加速计算来替代传统的通用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人工智能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战争,那么英伟达是唯一的军火商。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再到黄仁勋高呼「下一次工业革命」中的 token,手握高性能芯片的英伟达注定是要占上一席之地。

未来十年内,随着 token 在各个领域内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提升行业生产力,并预计产生高达 100 万亿美元的价值,这一变革将成为常态。

简言之,只要 token 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那么抢占先机的英伟达就能持续不断地印钞票。

路透社更是直白地援用分析师的观点称,即便众多所谓的超大规模厂商也在积极研发自己的定制 AI 芯片,但这些新产品并不会对英伟达的市场份额构成实质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花了十年时间才显出成效的 CUDA 也聚合了 400 万名开发者,构成了英伟达在 AI 领域的另一「护城河」。

无论是航空航天、生物科学、机械以及能源探索等领域研究,大部分都是在 CUDA 之上进行。

有趣的是,在本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来自高盛的分析师 Toshia Hari 向黄仁勋提问了关于公司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而黄仁勋回答的这三个原因,也间接解释了英伟达凭什么成为这次 AI 浪潮的最大赢家:

首先,英伟达的加速计算架构用于从计算机视觉到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到所有计算模式的所有领域。

其次,对于正在寻找开发平台的开发人员来说,从英伟达开始始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在本地,我们在云端,我们在任何大小和形状的计算机中。我们几乎无处不在。

第三个原因与我们建立 AI 工厂有关。英伟达构建这个系统的事实促使我们优化所有芯片,使它们能够作为一个系统协同工作,拥有作为一个系统运行的软件,并能够在整个系统中进行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