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其在湖南长沙的网红餐厅笨罗卜浏阳菜馆吃到了福寿螺,质疑食品安全问题。5月23日,涉事门店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确实使用了福寿螺,但均为可食用螺肉,门店现已全部下架福寿螺。同日,该店的螺肉供应商负责人回应称,福寿螺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次高温熟化处理,不仅有第三方出具的寄生虫检验报告,也有每批次的厂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称在笨罗卜吃到了福寿螺。

据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5月21日,其在笨罗卜浏阳菜馆红星店点了一盘螺,打包回家才发现螺肉有四个触角,疑似是福寿螺。随后该网友向店家求证,得知店内使用的确为福寿螺。事件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笨罗卜食品安全隐患的质疑。

对此,23日,涉事门店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店里使用的福寿螺均为可食用螺肉,“食品安全证明都有的,是合格的”。因为有不少顾客对福寿螺有忌讳和顾虑,门店现已全部下架福寿螺,改用田螺。此前食用过的消费者若不放心可去医院检查,门店将承担医疗检查费。

同日,南都记者联系上螺肉生产厂家长沙开福区云拾味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云拾味”),该公司负责人回应称,产品原材料是福寿螺,不是田螺。但在生产过程中,福寿螺先后经过了蒸熟、打壳、清洗,再到卤煮、焯水、炒制等多次高温熟化处理。

该负责人称,产品有第三方出具的寄生虫检验报告,也有每批次的厂检。公司严格遵守国家食品生产安全法,并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公司承诺对所生产销售的所有产品承担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风险。

南都记者注意到,云拾味提供的食品生产许可品种明细表显示,“熟制水产品”一栏的品种明细写的是“鲜卤田螺”,并非福寿螺。对此,云拾味负责人表示,申请时没有考虑到原材料细分,但这不影响使用福寿螺的合法性,下次申请时会更规范。

据悉,福寿螺外观易和田螺混淆,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表示要禁食福寿螺,但误食福寿螺有致命风险的消息使得公众“谈螺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寿螺外观易和田螺混淆。

资料显示,一只福寿螺中可含寄生虫3000至6000条,如果生吃或者吃未煮熟煮透的螺肉,很容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引起机械损伤和炎症反应,最严重的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专家提醒,若要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的高温彻底煮透煮熟。

采写:南都记者 冯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