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越来越热了,而在这个季节很多的农作物也开始逐渐成熟了,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瓜果也明显丰富起来了。

对于农民来说,又一个重要的节气即将到来了,那就是芒种节气。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中,节气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指南,更是古人对自然现象深入观察和理解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深入,以及农事活动的又一高峰。

老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这是因为芒种是农事耕种的一个节点,这个期间后气温显著升高,雨水也增多了,这样很多农作物播种的成活率就大大降低了。因此芒种也被理解为“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而今年的芒种节气却被认为是“不一般”,农村的老人们还说“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芒种节气快到了,我们一起来提前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芒种节气:农事活动的转折点

关于芒种节气,前面也说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同时还是古代干支历中午月的起始。

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说“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所以每逢芒种,此时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的大忙时节。

这个节气大致在每年的公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古人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的,其中他们就发现了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因此,芒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必要先来说一说,为何说今年的芒种节气不一般。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的芒种节气来得早,是在农历的四月二十九日。

但是正常的情况下,芒种节气是在农历五月份。其中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对芒种节气进行了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而大家也知道,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所以今年的芒种也是在端午节之前。在民间就有一句谚语: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

它意思是说芒种节气如果比端午节先到来,这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不太好,会出现较大的旱情等自然灾害,从而导致很多地方的农田荒废了。

这句谚语还有后半句,那就是“芒种端午后,家家有酒肉”,指的是芒种节气如果是在端午节之后到来,那么就预示着当年是丰收年,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会丰收,会有足够的粮食可吃,甚至还有余钱买酒肉吃。

而今年的芒种是在公历的6月5日,农历是在四月二十九日,不仅是在农历的四月份,是一个“早芒种”,而且还是在端午节之前,所以才有些老人说今年的芒种节气“很不一般”。按照古人的观察和经验,这一年的农作物收成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那有没有道理呢?

在古代的时候,这种说法可能是有些道理的,小编也问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解释说芒种节气之后,南方地区就基本进入到梅雨时节了。在民间就有“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芒种落雨,端午涨水”、“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等说法,都是在预示着芒种节气的雨水是比较多的。

而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然而,梅雨季节带来的连续阴雨天气,对于农作物的收割和播种都是不利的。长时间的阴雨不仅可能导致已成熟的庄稼发霉变质,影响产量和品质,还可能使得即将播种的田地无法及时耕作,延误农时。

而且在古人看来,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前,那么到了芒种节气的时候,气温还不太高,再加上雨水多的话,这样对于农作物是很不利的。

同时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即农历四月份是芒种节气的话,这样麦子就也会提前成熟,但是期间雨水多,就会影响到麦子的收割,可能不及时收割会导致其减产,或者是发芽、发霉等,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的损失。

因此,当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前时,人们往往担心梅雨季节的来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了“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的谚语。

但是在今天,这句农谚也只能是起到参考价值了,毕竟时代不同了,农民不完全像过去一样靠天吃饭了,而且收割小麦也有了更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了,几十亩的小麦一会儿就能收割了。就算是下雨天也不影响收割,所以这句农谚在今天参考价值不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