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004年深圳以“文化立市”战略为引领,文博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历经二十载,文博会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值此文博会创办2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文博会的光辉历程,展望其在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届文博会展区

潘维东(深圳市玉石文化协会会长、深圳市龙岗区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会长)

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作为连续十七届分会场的承办单位,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通过文博会这一重要平台,见证了数百家玉石相关企业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壮丽历程。文博会不仅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更在全球范围内叫响了深圳玉石文化品牌。

分会场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孵化出一批全国技术能手、省大师和鹏城工匠。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应用,在提升展览体验和产业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拥抱直播经济,通过线上直播和电商平台,实现了玉石产品的广泛推广和即时交易,显著提升了产业的交易效率和市场影响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借助文博会这一卓越平台,推动玉石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彭百祥(深圳市瑞丰创新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T8旅游创意(保税)园总经理)

很荣幸T8旅游创意(保税)园今年再次成为文博会的分会场,作为深圳首家以文化旅游创意为定位的产业园区,T8已经连续八年成为文博会分会场,这八年里,每年都会紧跟深圳文化产业时代主题和发展方向,聚焦园区内入驻的文旅企业真实需求举办高峰论坛、交易推荐会、主题展览、文旅市集等。

在承办的八年里,感触良多,首先作为产业园区运营方,我们通过调研走访,洞察到入园企业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交易额、成长性、跨界交流的发展需求,也看到园区里的工作者对“文化旅游”相关展览、市集、文旅伴手礼的需求,所以每年分会场的活动定位与差异性,既有效服务园区企业,又与主会场形成有效互补。同时,也真切感受到文博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规模越来越大、交易额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炫酷,充满未来感、国际范,与时代接轨,惊叹于每届深圳文博会各个会场里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跨界碰撞出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机遇。非常欢迎大家在今年文博会期间,来T8旅游创意(保税)园全方位感受“文旅融合”带来的全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文化贸易展的展品

毛丰慧(深圳市非常时髦创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INPARK文化创意园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以时尚文化为核心的市级文化园区,借助文博会的平台,以“中意文化+构建新时尚文化生态”为主题,从“中意文化+设计”“中意文化+数字”“中意文化+创客”“中意文化+创意”四大板块着手促进中意双方时尚企业文化交流和交易,吸引来自中意两国时尚领域的专业观众到场,不仅为专业观众提供良好的商贸对接机会,更为深圳市民开启了了解时尚文化的窗口。

刘建彪(作家、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华文化复兴书院执行院长)

一城一会,以会兴城。20岁,于人而言,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岁月;于文博会而言,20年的征程,20年开拓进取的坚实步伐已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的一场文化盛事。从第一届开始,每年我都参加文博会,一是赞叹它的会展品质,无论从会展规格、会展规模和会展品质,一年超越一年,高质量发展才能营造持续的品牌影响力。二是赞叹它的创新与创意,特别是会展形式的多样性,每年文博会都以其独特的亮点让人们津津乐道,受益匪浅。

程一峰(大陆希望集团副总裁、四川省民盟省情研究院特聘专家)

第二十届文博会盛况空前,“顶流”交锋,“新”意满满,百花齐放。主题涵盖了数字创意、影视动漫、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多种业态,产业内容新颖丰富,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不愧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伴随文博会走过20年,作为一名企业家,我眼中的文博会自创办以来展会规模与交易成果逐年攀升,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期盼在文博会的引领和推动下,我们的文化产品能更加激发人性的纯真与良善、美好与正义,生产出点燃文化情怀、立起民族精神脊梁的产品,让我们有一种力量、有一种信念,百折不挠地为自已的幸福梦、为民族的复兴梦而奋斗。

陈晔平(深圳市水贝万山珠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每年我都会去文博会主会场观展,水贝万山也已经连续八届举办文博会分会场活动。近几年的文博会,从文化内涵到创意设计再到科技融合,每一年都推出“首创”,让人惊叹不已,不愧是“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我们热切期待本届文博会能够再次汇聚全球目光,展现文化产业繁荣,共襄文化盛宴。

本届文博会水贝万山分会场以“魅力万山 多彩非遗”为主题,将传统珠宝非遗金工和绳结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出极具东方美学氛围的非遗造物馆。我们将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动珠宝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强国内外珠宝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张可(大芬美术馆副馆长)

风雨兼程二十载,大芬油画村与深圳文博会携手共进,见证了艺术与市场的对接,也见证了才华与财富的转换,见证了创业者们的砥砺奋进,也见证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从2004年首次作为文博会分会场亮相,到如今第20届的华丽绽放,大芬分会场的每一次启幕,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无限活力。也正是深圳文博会这个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平台,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客家小村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油画第一村“。作为一名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带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热爱,我笑言自己不是在大芬,就是在去大芬的路上。充满创新创意的大芬会一直不断地给你惊喜,它陪伴我走过很长一段岁月,并还将继续陪我走下去,成为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与许多人共同的回忆。

徐磊(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教授)

文博会2004年开始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二十届,我亲眼见证了文博会20年的历程。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敢闯敢试,开拓出一条大力发展文化的新路径,我们在文化上的每一步努力都是在书写未来。我几乎每年都会去看文博会,在那里可以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最新趋势,特别期待看到国内外的文化创新项目和产品,经常让人脑洞大开,受到启发。在文博会上还可以看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富有创新性的工艺产品,可以与艺术家们进行交流,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

记得最初的几年都会有同学、朋友作为代表出差到深圳参加文博会,在公务的间歇,大家都会联系相聚一下,几天的文博会就好像过节一样迎来送往,欢聚一堂,我想这也是我期盼文博会的一个原因吧。

雷炎(深圳文宝文化产业股份公司品牌运营部经理)

身为深圳文化产业园区的一份子,我有幸亲历并见证了近10届文博会从筹备至盛放的全过程。自其高标准定位之初,已发展成为国际瞩目的文化盛会,每一步都伴随着挑战与机遇的交织。

二十载岁月流转,我深深感受到文化产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文博会的每一次举办,都是对我们工作成果的最好检验。在这里,汇聚了全球的文化精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我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要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平台,更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博会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彭佩韦(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执行秘书长)

作为多年文化产业领域从业者,我一直亲眼见证、参与文博会的发展。每年文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最优最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成果在此展出和交易,文博会已然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

从2004年首届开始,文博会就开创了主、分会场相结合的创新办展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形成培育、宣传文化产业成果、促进交易的平台。今年全市星罗棋布的52家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作为主会场活动的有力补充。

恰逢文博会第20年,深圳这座创新城市,如何用科技骨骼和金融血脉,支撑文化的灵魂,这场文化产业盛宴,期待大家参与!

薛兵旺(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持为专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为中国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参展商、参观者以及行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迅速崛起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值此文博会创办20周年之际,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衷心感谢文博会提供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交流、分享“四金一专”导向下的专业人才美育培养模式与经验。今后商学院将继续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化美育教育发展,促进大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艺术兴趣和专业水平,真正做到美育教育润物细无声,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做出重要贡献,实现学生卓越成才梦。

刘伟成(湖北省图书馆馆长)

百廿风华启新程,楚天智海遇知音。今年正值湖北省图书馆120周年华诞,走出荆楚大地,来到深圳文博会现场,广交天下知己,共品万册书香。有幸被誉为“楚天智海”的湖北省图书馆,实体馆藏达1016.94万册(件),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位居前列,数字资源总量达1142.1TB。馆藏中,尤以古籍善本、地方志、民国文献、湖北地方文献等最富特色,对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强的知识支撑能力。此次文博会,湖北省图书馆携带着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其他省市单位共同为这场“传承与创新并举,文化与科技齐飞”的饕餮盛宴添彩。

潘承志(澳门籍)(澳门青年领袖议会副会长、粤港澳创业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文博会已经来到第二十届,我深感文博会是一个汇聚各界智慧与力量的平台,它不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成果,也为商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这里,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无数创新理念和优秀作品得以呈现。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文博会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它让我们有机会与国内外的同行们深入探讨,共同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这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来说,是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绝佳契机。

我们期待每一届文博会都能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突破,为文化事业和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携手推动文博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莫舒敏(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的文博会记忆,是从文博会分会场开始的。我从2012年加入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团队工作开始,就先后以不同角色深度参与了创意园文博会分会场组织工作,算起来,这座从工业旧厂房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今年已是第十三次成为文博会分会场了。

我们在历届文博会期间,都设置富有前瞻性与创意特色的分会场主题,打造兼具在地性、专业性与参与性的分会场系列活动,包括致力于孵化优质本土原创品牌、拉动文创消费的T街创意市集,秉持先锋实验精神、推动声音艺术传播的明天音乐节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行业人士及公众参与交流。我看到许多原创文化品牌从T街创意市集成长起来,通过文博会以及T街这个展示交流交易平台,走向更远的天地,我觉得每一个文化从业个体的成长,都是对我们坚持作为“平台搭建者”“产业推动者”的嘉奖,我们引以为傲的创意生态,因为文博会而有了更多“链接”,也因为“链接”而有了更具价值的意义。

祖东波(松岗琥珀文化产业园文博会活动执行人)

松岗琥珀文化产业园作为全球最大的琥珀产业集散中心之一,是深圳市宝安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已连续多年承办文博会分会场活动。在此基础上,承办第二十届文博会分会场相关活动,以文商旅深度融合为导向,融入商业、休闲、文艺、娱乐、体验等多种元素,拉长拓宽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和文化商业新地标,为宝安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添砖加瓦!

宗祖盼(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既是文化行业和文化从业者的一次盛会,也是文化产业学界观察文化新业态和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一个窗口。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文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企业风采和文化交易数据的样本,也提供了我们发现文化行业新热点、新问题、新模式、新趋势的契机。我特别注意到,近年来有关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产业的话题越来越多,代表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新消费”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线上线下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等正不断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这些我们都能从文博会中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因此,我十分期待全国各地乃至国际文化产业学者也能够深入到文博会的各个展厅,用专业的态度完成一次文化之旅和学术之旅。

潘能辉(常德潘氏艺术木雕传承人)

文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吸引众多文化工作者、艺术家、企业及观众参与,对于深圳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和交易的平台,也是文化交流与灵感碰撞的场所。在参观全国各地的文博会中,对文博会的规模、多样性、创新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等方面留下深刻印象。

文博会对文艺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创作激励、展示交流、市场对接、品牌塑造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文博会汇聚了国内外最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和项目,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通过观摩学习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文艺工作者可以拓宽视野,激发新的创作灵感。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文博会是一个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重要舞台。帮助文艺工作者与文化企业、投资方建立联系,寻找合作机会,将艺术创作转化为商业价值。

娇子(深圳市娇子雅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文博会作为展示文化魅力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20年来,它见证了深圳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一名专注于家庭气质礼仪文化的从业者,我有幸与文博会共同成长,见证了这一盛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20年来,我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不仅推广了家庭礼仪文化,更学习到了世界各地的礼仪文化,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文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它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以及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李芷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学生)

我最早对于文博会的记忆,是小时候从周围大人的对话里获得的。而“文博会”这样一个当时只存在于我脑海里的模糊概念,在当我进入场馆的那一刻变得清晰且具体:大到逛不完的会场、一排排的展位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展品,给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带来了一次全新的体验。本来觉得是陪大人去逛的文博会,没成想逛完一圈下来我的收获也不少。当时家长给我买了一个益智积木,回来玩了好久,现在在我家可是元老级别的存在了。

今年是文博会的第二个十年,无论是舞剧《咏春》、三星堆博物馆的亮相,还是全新推出的影视、出版、版权、游戏电竞展,在开幕前就已经引发了我的好奇心。能通过展会领略到国内外的优秀文化风采,这样的一场文化盛会,我肯定不能错过!

(图片来源于文博会资料库)

2024年5月23日《中国文化报》

A10版刊发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特别报道

《我与文博会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