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摄影记者 邹斌

实习生 王伟龙

左腿有些微颤,一头银发,打起鼓来、吹起葫芦丝,精神抖擞,唱起歌来中气十足,丝毫看不出来这是位78岁的老人。5月23日上午,虞旰卿骑着电动车载着妻子赶往走集镇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要为夕阳红老年音乐班学员们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夕阳红老年音乐班由虞旰卿一手打造,学员多为周边小区居民。他们大多数过去从事务农,虞旰卿手把手教他们唱歌、练习葫芦丝和腰鼓。在他的带动下,社区还成立了一支腰鼓队。

创立老年音乐班,七旬老人无偿教邻居唱歌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5月23日上午,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街走集镇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楼,传出一阵悦耳的集体合唱。78岁的虞旰卿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他唱一句谱,旁边的学员们就唱一句词,一首《陪你一起看草原》在教室内久久回荡。这是虞旰卿正在为社区夕阳红老年音乐班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虞旰卿曾担任走马岭中学的音乐和美术教师。虞旰卿自幼爱钻研,兴趣爱好广泛,凭着小学、初中时学习的乐理知识,1973年,作为知青的他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了走马岭,担任当地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自此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为了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学校送他去参加音乐教师培训班,每周有三天要到市区上课,从走马岭到汉口,骑自行车,路上就要花费2、3小时。对于虞旰卿来说,自己的爱好能够继续发扬,提升自己的同时又能将音乐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孩子们,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意气风发的青年乐此不疲地往来于学校、培训班之间,再将自己的所学教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满足于此,虞旰卿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了手风琴、钢琴,自学研究。同时,放学后为学生们无偿地开“小灶”辅导音乐课,虞旰卿的家里总是十分热闹。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学生考入武汉音乐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休后,虞旰卿受邀到走马岭老年大学为当地老年居民授课,主教声乐,这一当就是十几年。离开老年大学后,许多学员再次找到虞旰卿,希望他能够继续授课。虞旰卿主动与走集镇社区联系,积极寻找场地、备课和准备教学资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很多都是跟着虞老师学了十几年的学员,虞老师走到哪里我们就跟着他学到哪里,他很耐心、教得很好。”学员汤合梅告诉记者,她们这些学员过去大多数都是在农场务农或者在工厂做事的,对音乐一窍不通,就会偶尔哼唱几句。就算自己爱好唱歌,也没有人教自己。他们经常到虞旰卿家里向他请教,虞旰卿总是无偿地帮助他们,教他们学习,十分感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写歌本送学员,为社区托管班免费送课

在虞旰卿上课期间,每个学员手上都有一本歌本,不同于其他歌本,这些歌本上的词、谱均由虞旰卿手写而成,他再复印,装订成册以后,一一发给学员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歌词本上,字迹工整,排版整齐,有的谱子还别出心裁地画上了手绘图。虞旰卿介绍,一般他定了教学歌曲后,用手机查词谱,誊抄到纸上。先在白纸上打好格子,用铅笔写一遍,再用黑色水性笔临摹一遍,一张歌谱才算完成。往往一张歌谱的完成,要耗费他大半天的时间。“为什么不直接从网上下载后打印歌词呢?”记者询问虞旰卿。他说,自己不想总是麻烦别人,誊抄过程中,自己也能联系一下书法,学一遍歌。像这样的歌本,他写了有9本,每一册歌本都有十几张歌谱,歌谱时常保持更新。

这些学员都是60岁以上中老年人,几乎没有乐理基础,多数看不懂谱子,甚至还有不识字的,这就要求虞旰卿在教学方法上另辟蹊径。“我就找他们喜欢的歌,先让他们跟着唱,调动他们的兴趣才能坚持下去。”虞旰卿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一句歌词一句地教,有时候一个唱句他需要重复上百遍,学员才能真正的掌握,为他们所用,虞旰卿耐心地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咬字不准的话,虞老师看我的嘴型就知道我唱的对不对,我要是唱错了,他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学员聂云芝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说之前自己要带孙子,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年在老友们的邀请下也加入了音乐班。由于自己识字不多,歌词本有时候也看不懂,如今她在音乐班不但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知识。尽管自己的家离上课地方很远,走路需要半个小时,但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去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老年音乐班的班训一样,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虞旰卿自己也践行这一套。他自学书法、国画,还曾荣获多种奖项。去年,社区开设暑期托管班,就由虞旰卿为孩子送书法课。

走集镇社区工作人员李早告诉记者,她也将孩子送到了暑期托管班,为了给家长省钱,虞旰卿会自己画每一笔的书法的写法,请社区帮忙复印了后再发给小孩子们练习。开始的时候,怕孩子们控笔不好,浪费纸,他会把社区的废报纸收起来,给孩子随意写。有了雏形再让他们写在纸上。因为孩子年龄不一样,他就一遍遍地教他们。“我孩子每次上完课回来会给我讲个书法故事,他说就是虞老师会一边跟他们讲一些古代书法家学书法的趣事,再教他们怎么学书法。”李早说。

老两口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记者看到,虞旰卿制作的一份课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上课,周一到周四,他要到夕阳红音乐班教学,他一人承担葫芦丝、腰鼓、唱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此,虞旰卿说自己乐在其中,自己很充实,教学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而且能够将这份对音乐的热爱传递下去,他感到十分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周五,虞旰卿都要去当地小学授课,上一堂地方特色课程——威风锣鼓课。主要授课成员由虞旰卿和他的腰鼓队成员组成。

走集镇社区腰鼓队是在虞旰卿的主导下成立的,由他负责培训、上课,并带领学员们参加比赛。学员杨华也是腰鼓成员之一,她每周五要和虞旰卿一起给走马岭小学的小学生们上课,授课的小学生中就有她的孙子。杨华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唱歌,但是年轻的时候没有时间,一天到晚都要忙着做农活。后来上了老年大学,她就跟着虞旰卿学习音乐。“我识字不多,现在不仅会唱歌,还会葫芦丝、打鼓,现在还到学校里教我孙子,这谁能想到有今天。”说起自己的变化,杨华哈哈大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虞这个人真的好,每年春节,他就写对联免费送给大家,这样坚持十几年了。”79岁的余汉云对虞旰卿赞不绝口,她是虞旰卿第一批老年学员,成立夕阳红老年音乐班也是由他们发起来的,虞旰卿一口就答应下来了。就由她担任班长,平时协助维持秩序、管理学员。

唱歌班学员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便是虞旰卿的妻子胡莹君,她曾是一名医生。虞旰卿的家离走集镇社区有一些距离,外出上课,他骑着电动车带着胡莹君去上课,不缺堂不缺课,总是提前来上课,这是他当老师第一天就养成的习惯。胡莹君告诉记者,跟着老伴四处跑,她也学会了不少歌,看着老伴乐在其中,她也觉得开心。胡莹君的母亲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2005年12月,他们夫妻俩也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我们做的不算什么,希望对社会有点帮助。”虞旰卿说。

走集镇社区书记徐拥军告诉记者,虞旰卿给予社区很多支持和帮助,退休不褪色,贡献“银发”力量,让社区的老年居民日常生活更加精彩。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