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虑清楚了,现在申请撤回起诉材料,我和被告已和好。”近日,普宁市人民法院洪阳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陆续接到几个好消息,几起在诉前调解阶段的离婚案件调解成功,几个家庭重修圆满。

这是我市两级法院持续深入推进前端治理、多元解纷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持续推动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以能动履职做深做实多元解纷,强力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答卷。2023年,全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 9635 件,同比增长 183.7%

坚持党委领导

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积极融入党委“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努力打造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揭阳样本”。发挥人民法庭生力军作用,推动全市 24 个人民法庭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潮风客韵、山海风情的“枫桥式人民法庭”。依托人民法庭抓好前端治理、多元解纷工作,延伸司法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设立“庭所共建”调解中心、网上巡回法庭、“最美法官工作室”,多措并举化解矛盾、平息讼争,推进“无讼社会”建设。聚焦劳动争议、家事纠纷等有关法律问题,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健全委托调解、联合调解等工作流程,不断提升调解质量。延伸审判职能,针对涉金融、民间借贷、物业管理等社会治理问题发出司法建议 82 份,以“小切口”助推前端治理。

坚持整体谋划

全面设立多元解纷中心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部署,全面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在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调解中心,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制定《调解工作规程》,全面实行调解前置,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平台。组建由总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等 9 家特邀调解组织, 240 名特邀调解员、专职调解员组成的调解队伍,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驶入“快车道”。榕城法院与相关单位共建 3 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榕城、普宁法院共建跨区域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就地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坚持类型管理

加强建设线上线下调解平台

加强建设“线下”调解平台,在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知识产权等领域设置类型化专业化调解工作室,切实提升调解实效。加强建设“线上”调解平台,将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等 6 项调解纳入诉讼服务网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风险评估、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让群众“不出门”“零跑腿”即可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协作联动

做优做强“三大调解”品牌

充分发挥全市诉调对接联动机制作用,引导推动各方力量参与纠纷化解,形成调解工作合力,打造“三大调解”品牌。做优做强“专家咨询调解”,强化“政协+法院”工作机制实际运用,在政协委员中选聘具有医疗、建筑、评估、金融证券、心理咨询等专业领域特长的人才成立咨询专家库,法院在调解过程中,遇到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疑难复杂问题,及时向专家库成员征求咨询意见。做优做强“府院联动调解”,与司法行政、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建立行政纠纷、知识产权等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充分运用行政机关资源开展专业纠纷调解,释放制度活力。目前,已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实质性化解争议 22 件。做优做强“法检联动调解”,在行政案件调解中率先引入检察力量,邀请检察机关以“监督+支持”的方式介入案件调解过程,对涉及关联民事争议诉讼的,由法院民事审判部门与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部门会商协调、一并化解。机制建设以来,共联合调解行政争议 15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