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1955年9月27日进行了首次全军授衔仪式,在历次战争中有重大功勋的将领,并且尚在军队内工作的,基本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军衔。但是这次评衔的结果,不能令所有的将领都感到满意。授衔将领达到上千人,其中自然有个别人怀有一定的抱怨情绪,觉得自己的军衔太低,与昔日功绩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将帅授衔,这样的工作无疑是综合、全面的考量结果,绝大多数将领的军衔还是适中的,但也不排除有个别人的军衔确实授低了,事后总干部管理部也确认过一个案例。毕竟牵扯到的人员太多,难免会有一定的工作疏忽:四野少将谭友林,被普遍认为应该评为中将军衔。而军衔高低,关乎生活待遇情况,开国中将和少将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友林将军本人,并没有向组织进行过这方面的反馈,但是一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发现自己的军衔比他高一到两级,而谭友林的资历却不应该只是少将。于是几位将军一起找到了总干部管理部的部长罗帅,希望能够帮谭友林争取一下。罗帅是个一心为公的人,他见谭友林自己都没有开口,却有这么多将军来找自己反馈谭友林的事情,认为其中可能确实有疏漏,于是安排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查实,谭友林在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了,出任过红二军团5师政委。尽管后期的职务不像红军时那么突出,但像他这样级别的将领,评为中将是绰绰有余的。罗帅经过与徐立清、赖传珠副部长等人的反复核对,确认谭友林的军衔被授低了,但结果又没法修改。为此罗帅心里很过意不去,很想和谭友林面对面沟通一下,道个歉。不过到这个时候,谭友林仍然没有向总干部管理部反映情况,他觉得自己能够获得少将军衔已经不低了,至少比已经牺牲的战友幸运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帅思来想去:军衔评定工作已经结束,但相关干部的情绪还是要安抚。他为此亲自登门拜访了谭友林,告诉他:萧克、王震和杨勇等人,都来向我反映过你的情况,你本人却能够做到谦虚谨慎,没有在乎这些名誉上的事情。这是我们工作上的一次疏忽,你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低了一些!在这里我向你致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有记载的,唯一一次总部承认军衔低授的案例。谭友林本身就不在乎名利,见总部首长亲自来家里解释这件事情,他感到十分过意不去,连连对罗帅表示:没有关系,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都是给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谭友林家军的高风亮节,实在是令人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罗帅以这么高的职务,还能俯下身子去主动安抚一位少将,政工工作也是做到了极致。虽然军衔没有提上去,但谭友林后来的职务却非常高,出任过兰州军区政委,可见他在军中的实际地位。心胸宽广的谭将军非常高寿,活到了91岁。@史源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