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国际环境比较稳定,但为何会失去发展海外市场的机会?

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明一代实行的海外贸易政策是以海禁为主,只有个别时段海禁松弛。

明朝实行的海外政策抑制了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使中国失去了发展海外市场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清时期实行保守主义的海外政策,实行限制、某些时期甚至禁绝海外贸易的政策,结果就是失去发展自己的机遇,导致了在近代的全面落伍。

明朝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是对外交往活动由官方主导向民间发展的过程,明朝由最初的全球化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向旁观者的转变。明朝统治者的保守政策,使明朝未能与世界海洋贸易接轨,失去了发展海外贸易事业的时机。

总之,明朝实行的海外贸易政策,为明初维护国家统一,恢复国内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际环境。但其对整个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却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明朝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有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明朝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且清承明制,厉行海禁,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界对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政策变迀、原因及影响方面,对正德年间贸易政策大辩论提及不多,还存在着拓展的余地。且对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主动性问题提及较少,有进一步深挖史料,论证此观点的必要性。

明初在发展对外关系和确立海外政策上与宋元相比有两点不同之处。其一,明朝更加致力于发展与海外各国的朝贡关系。自洪武年间起,明朝统治者就诏谕海外诸国,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招徕各国前来朝贡。永乐、宣德时期,国力强盛,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盛大景象。

来明朝贡的国家数量达三十多个,朝贡关系发展到顶峰。其二,抵制私人海外贸易,实施海禁政策。在与各国积极发展朝贡关系的同时,明初改变了宋元时期对私人海上贸易的鼓励政策,实行海禁,对内“寸板不许下海”,对外禁止非朝贡国商船前来贸易。“朝贡”与“海禁”成为明初对外关系的两大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初的社会经济状况

1368年1月,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明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连年战争使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摆在统治者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为此,明初统治者吸取各朝恢复经济的良策,并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修养安息”的政策。在农业方面,明初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等政策。明初统治者还特别重视兴修水利工程,以方便百姓耕种。明朝建立前,明太祖就注意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影响,设营田司,“以修筑堤防,专掌水利。”

明朝建立后,针对水利问题,统治者多次下诏兴修堤坝,惠之于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筑东洋圩岸六十余里,以捍海潮,又兴特侣塘水利,民甚便之。”“都江诸堰作自秦时,分江水以灌成都之田,历代皆用铁石,劳费不赀,春、夏水隘,旋复冲决,元季兵兴不治,民失水利。子祺建议修筑只用竹木,堰成费省而利博,民甚便之。”

并且因有司没有认真履行其职责,使百姓遭受水患,太祖特遣国子监生及人才到各郡县,监督吏民兴修水利。明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从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入手,经过民屯、军屯和商屯等屯田举措,田亩数量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轮班匠”制的实施,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为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更多自由民。同时对商业实行轻税政策,更能调动起人们经商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措施的实施,皆有利于缓和明初的社会矛盾,改变了明初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国库充盈为明初对外关系的发展和海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遣使招徕与朝贡体系的形成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一改元朝以武力征服世界的策略,他遵循儒家传统的对外思想,注意用天子的德行感化诸国,怀远以德。

明初的海禁政策

明成祖则在其父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海外诸国的交往,他对外交往的核心是“锐意通四夷”,招徕各国前来朝贡,营造“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针对元朝与海外诸国紧张的对外关系,明太祖甫一登基,就采取“怀柔远人”的政策。

朱棣于1402年夺取其侄子惠帝的皇位而即位,是为明成祖。其僭越行为颇为正统儒家学者所诟病,为了证明其皇位的正统性,明成祖特别在意其他国家对他的认可。当年八月明成祖就向朝鲜派遣使节,以即位诏谕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明初统治者注重“怀柔远人”,不计较朝贡活动中的经济得失,对前来朝贡各国采取“厚往薄来”的外交政策,各国在朝贡活动中获益颇丰,以致前来朝贡者络绎不绝,朝贡活动进入鼎盛时期。

如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一样,中外朝贡关系也是地方与朝廷的朝贡关系的延伸,明初的朝贡体系亦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地方的对外关系网。

“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的朝贡体系初步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即定下“寸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所谓海禁,就是官府禁止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

到明成祖时,虽然朝贡贸易繁荣,但海禁政策依然存在,隐隐有加强的趋势,强调对内禁止滨海民出海活动,对外禁止非朝贡国商船前来贸易。

明初的海上贸易政策奠定了整个明朝对外贸易的框架,虽后世时有调整,但大致走不出这个基调。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