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买车的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此前消费者关注的是自吸与涡轮增压,现在考虑的是纯电与插混。

根据Counterpoint研究机构所公布的市场追踪报告来看,24年4月份,全球乘用车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为1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则同比增长了46%。虽然说两种动力形式车型纸面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表面之下的暗流却引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大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替代燃油车,然而主角已经不再是纯电,反而是当初被当做过渡技术的插混。插混只是过渡技术,纯电才是未来,这曾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于插混技术路线的普遍判断,可惜这一预判并未承受住时间的考验。新能源之风刚刮起来时,确实是纯电唱主角,接下来增程式动力异军突起,然后插混派与增程派互相拉锯,直至如今插混已经占据绝对上风,插混终究实现了逆袭。

车叔认为,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与纯电相比,插混的前期购置成本更低,而且由于油箱的存在,也进一步消除了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同时插混动力汽车已经涵盖了轿车、SUV和跨界车等多品类车型,中档位价格的插混汽车价格接近或者低于大多数纯电汽车,因此对消费者而言更具吸引力。而在众多品类车型中,尤其以SUV品类的插混动力汽车最为畅销。

插混车型销量增长强劲说明了该类产品正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而这一机遇恰恰是建立在插混车型能力的基础之上。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将用户的体验做到极致才能换取市场。插可以说是现阶段最能满足用户用车体验的技术,在同等条件下,插混可以提供比燃油车更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同等条件下,它还有着比纯电动车型更低的价格以及动辄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不知里程焦虑为何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插混,咱们中国车企说第二,其他的海外车企哪个敢说第一?中国汽车市场插混车型的卷是肉眼可见的,众多自主品牌卷在一起,比拼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比拼百公里油耗,比拼馈电油耗,如今2000公里,百公里馈电油耗2升,这样的极限数字都已经出现。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比亚迪所发起的价格战是将更大的优惠比重放在了插混车型上,跟风的其他品牌主打价格战的车型也基本都以插混为主,大家纷纷打出了电比油低的旗号,这从侧面反映了插混车型现阶段有比纯电车型更强的降价能力。作为燃油,纯电和插混三大品类等市场占有率最低的存在,插混车型正在通过大幅增长快速扩大市场规模,从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进一步降本增效,目前来看插混车型还有着一定的价格下探空间,插混车型的内卷正在进入到更加残酷且激烈的阶段。

而在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中,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我们几乎找不到对于插混技术还无动于衷的主流车企业。事实上,在自主车企加速布局插混的同时,合资车企也开始缓过神来,想要在该领域抢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在今年3月份所举办的上汽通用汽车合作伙伴峰会上,上汽通用总经理庄菁雄提到:上汽通用汽车全新一代PHEV智电混动要做合资最强混动。今年1月中旬,一汽-大众高管透露:我们正在自主开发全新的电动车型,目前技术方案已经基本确定,自主开发的混动系统马上开始上车,未来会实现一汽-大众全系产品的混动化。除此之外,上汽大众和东风日产等主流合资车企早在2023年时便宣布了对于混动技术的布局。如果将新能源技术路线比作是一场马拉松,那么终点必然是纯电和氢电等技术路线,中间漫长的过程则是以插混为代表的混动路线,而如今有关于插混的故事远未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根据Counterpoint研究机构所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销量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份额的19%,虽然依旧牢牢榜首位置,但同比下降了9%。由于仅销售纯电动车型,特斯拉目前正面临着生产放缓和需求减弱等严峻挑战。在今年4月中旬,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公司将裁减超过10%的全球员工,这种降本增效的操作到本月仍在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榜单第二和榜单第三,比亚迪和大众汽车分别拿下了15%和6%的市场占有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前三名中,只有比亚迪实现了正向增长,在插混领域,比亚迪占据了全球销量的近1/3,地位稳如泰山。此外,吉利与理想仅仅跟随比亚迪身后,两家车企在今年第一季度均获得了极高的增速。

车叔总结

总的来看,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有着不错的增长趋势,但增速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长远来看,新能源产品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插混替代纯电成为主角,车叔认为,这一局面在未来5年内大概率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