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沙俄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开着军舰来到瑷珲城下,要求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奕山,尽快解决黑龙江问题。

奕山有点摸不着头脑,什么叫黑龙江问题?黑龙江一直摆在那里,哪有什么问题呢?穆拉维约夫直言不讳地告诉奕山,黑龙江流域是沙俄的领土,他们需要保卫自己的领土。

这可把奕山给整不会了,毕竟早在1689年,清朝就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双方在东部的边界在外兴安岭,为什么沙俄会对黑龙江流域提出领土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觉得当年吃亏了,所以要撕毁条约

沙俄在1643年,就已经派遣大量探险队前往黑龙江流域探险。由于清军入关以后,康熙帝宣布对东北采取封禁政策,所以关内很少有人前往关外定居。

尤其是外东北地区,除了当地的原住民外,很少能找到其他人。这个时候沙俄的探险队来了,他们发现这里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偶尔能发现几个小村子,当场就给收拾了。

抵抗沙俄入侵的,除了当地的村民,基本没看到清军。一直到1652年,沙俄的探险队才遭遇了零星的清军,规模也不大。

双方真正大规模对抗,是在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

那沙俄当局肯定会考虑一个问题,黑龙江流域到底是不是清朝的领土呢?还是说,这里原来是无主之地,是沙俄和清朝同时发现了这里,所以看谁实力强,就可以争夺这里?

心里种下了这颗种子以后,沙俄的野心就膨胀了啊。拿下黑龙江流域,便成了彼得一世及其以后,所有沙皇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东北包括外东北,那是清朝的老家,属于龙兴之地。那时候清军恰好入关,所以把这里给封了,这才造成了这种情况。

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为双方的东部边界。

实际上沙俄已经占了不少便宜,因为按照清朝的说法,应该要以勒拿河为界才对,毕竟外兴安岭以北的大片土地,凭什么给你们沙俄呢?而且尼布楚周围的蒙古草原,也被沙俄给强行霸占了。

而沙俄这边,反倒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他们觉得黑龙江流域原本是无主之地,就是因为当时沙俄打了败仗,所以没抢到这块地盘。

这事儿一直被沙俄历代沙皇深埋心底,直到1858年,他们果断撕毁了《尼布楚条约》,要求清朝就黑龙江问题重新谈判,从而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获得了黑龙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就连黑龙江也被他们分走了一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次对外东北的领土要求,都是趁人之危

沙俄第一次入侵外东北时,恰好是清军入关的时候。那时候清朝根本没空搭理沙俄在外东北地区胡作非为的事情。

这事儿直接导致当地的民众惨遭沙俄探险队的毒手,甚至有大量百姓成为了沙俄探险队的口粮。这一次或许他们是误打误撞,但的确是趁人之危。

沙俄第二次入侵外东北的时候,在当地兴建了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打算以这些城堡为据点,进一步染指黑龙江流域。

沙俄为啥要挑这个时候呢?因为他们已经打探了消息,清朝陷入了三藩之乱,一时半会儿还搞不定,他们当然要趁人之危。

1682年,康熙帝搞定三藩以后,这才有了收拾沙俄的机会。但没过多久,又出了新意外,在沙俄的怂恿下,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开始对喀尔喀蒙古发起进攻。

康熙又忙着对付噶尔丹去了,只能在1689年与沙俄草草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那时候清朝战斗力爆表,就算是沙俄也得避其锋芒,所以说沙俄只能暂时答应退出黑龙江流域。

条约,在沙俄眼里就是废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858年,第三次入侵外东北的机会又来了。其实早在1847年开始,沙俄就已经安排了不少俄军悄悄进入外东北打探消息,安营扎寨。

等到了1858年,沙俄趁着清军和英法联军正在交战的机会,果断趁人之危,逼迫清廷交出了黑龙江以北的领土。

其实这次沙俄只得到了黑龙江以北,还不能让他们彻底满意,他们要的是整条黑龙江。因此在入侵完外东北以后,他们还在谋划夺取东北,只是一直没找到趁人之危的机会罢了。

这事儿一直到1900年才得以实现,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正是沙俄入侵的大好时机,所以17万俄军才在这种情况下,趁人之危,入侵了东北。

由此可见,沙俄每次入侵东方,都是在东方无暇北顾的情况下进行的。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时机恰当,但从我们角度来看,绝对是趁人之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的逻辑:缓冲区只能从邻居的领土中划出来

外东北大片领土中,绝大多数都是茂密的森林和山区。而且这地方天寒地冻,可耕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精奇里江流域、乌苏里江东岸、兴凯湖周围以及黑龙江北岸等地。

所以说,当地人一般也是围绕这些有但都会淡水的地方居住。尤其是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伯力等地,是当地人的主要聚居地。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外东北广袤的北部,几乎成了无人区。

其实清朝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约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就是为了用外兴安岭和外东北北部的茂密森林,将清朝和沙俄隔绝开,也就是俄国俗称的缓冲区。

和俄国的缓冲区不同的是,清朝的缓冲区,用的是自己的地盘,而俄国的缓冲区,一般都用人家的地盘。

比如说沙俄和苏联,之所以一个劲儿地怂恿外蒙出来单干,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中俄、中苏之间的缓冲区。

二战中,苏联为了预防德国的入侵,在1939年到1940年开启东方计划,打造了一个46万平方公里的苏德缓冲区,不过这46万平方公里全都是别人的地盘,包含了芬兰十分之一的领土,波兰一半的领土,波罗的海三国全境,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等。

还有这次俄乌战争中,俄国给出的理由是,乌克兰需要成为俄国和北约之间的缓冲区。由此可见,俄国是非常喜欢搞缓冲区的,但永远用的都是别人的地盘。

你要安全感,人家也要啊,不能说因为你要安全感,就牺牲周围邻居们的领土,给你做缓冲区吧?而且清朝已经用自己的领土作为双方缓冲区了,你不还是把外东北给吃了吗?然后继续用东北做缓冲区?这不合适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占领外东北,成了俄国人最骄傲的事情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2006年的时候,俄国把穆拉维约夫的铜像印在了5000卢布的纸币上,这意义就非凡了。

彼得大帝为沙俄建立了那么多功勋,也只被印在了500卢布的纸币上,5000卢布可是目前俄国面值最大的纸币了。由此可见,俄国人对穆拉维约夫夺取外东北的功绩有多认同。

那么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苏联包括现代俄国的经济重心,都放在了开采资源上,而西伯利亚包括外东北,都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开采,足以保证俄国人世世代代饿不着。

而只要手握外东北,那他们就相当于在东方拥有了一枚定海神针。自然就能保证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西伯利亚可是俄国的钱袋子,你说他们能不感谢穆拉维约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