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曹操麾下有着他最为器重的5位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和程昱。其中荀彧是王佐之才,贾诩有着陈平之智,程昱担任将军职位,荀攸和郭嘉就是当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而其中的荀攸更是作为曹操的谋主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人逐渐将郭嘉神话,认为郭嘉才是曹操麾下最出色的谋士,甚至认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论调。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曹操的谋主确实是荀攸,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让后人只知道郭嘉呢?

荀攸与郭嘉都是作为当时少有的聪明人,不过两人侧重点还是有着不同。荀攸擅长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生前就留下了奇策十二计。他的计谋往往根据敌人当前状况进行制定。郭嘉相比荀攸,更善于奇谋,他所出的计谋往往非常大胆,他一般都是针对对方统军之人的性格和习惯进行设计。因为能够准确分析出对方的性格特征,让他经常可惜做出非常精准的预判,料敌于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两人名气差距这么大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小说中的郭嘉完全称得上是计谋百出,自从郭嘉拜入曹操麾下以后,一直到离世,短短几年,每一次的计谋都直接帮助曹操取得胜利。

简单说几个郭嘉的计谋。

其一,《十胜十败论》。

在官渡之战前,虽然大战不可避免,但是曹操麾下将士明白与袁绍差距过大,没有足够的信心,而郭嘉站出来提出《十胜十败论》,通过分析袁绍的性格和习惯,认为此战曹军必胜,这让曹军众人士气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精准判断孙策之死。

在袁曹大战之前,当时占据江东的孙策想要趁机北上,因此曹操非常担心与众人商议对策。郭嘉站出来,帮助曹操分析孙策性格的缺陷,认为他必然会死于刺杀。结果孙策真的遇到刺杀,深受重创,不久于人世。曹操也彻底消除了南方的威胁。

其三,遗计帮助曹操平定北方。

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时候,郭嘉已经舟车劳顿已经是病入膏肓,最终死在北征乌桓的路途之中。曹操在消灭乌桓后,犹豫是否要继续追击袁家兄弟。当时袁尚与袁熙已经逃到辽东,如果追击耗费一定不小。但是看到郭嘉留下的遗计后,曹操就不再追击,不久后辽东公孙康为了结好曹操,主动将袁家兄弟的人头送来当作礼物。原来郭嘉在遗计中就已经判断出辽东公孙康会这样做,因此才劝曹操不用追击。

这三个计谋太过出名,让后人只知道郭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郭嘉,荀攸为人十分低调,尤其是小说中,郭嘉的光芒太过耀眼,荀攸也提出过很多计谋,但是并没有如郭嘉那样给人印象那么深刻,这让众人认为郭嘉才是曹操最为依仗的谋士。

然而,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如此,荀攸因为为人低调,因此往往战事结束后,很多将领都不知道计谋出自荀攸,但是事实上,荀攸是真的计谋百出。

后来,曹操对荀攸如此评价: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荀攸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由此可见,曹操南征北战,建立不世之功,而荀攸才是曹操真正的出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