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关于钱钟书的图书,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在1979年底,钱钟书收到了一本书《管锥编》的稿费,多达8000元。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就是人们望尘莫及的大富豪了,这8000元的稿费,无疑也是一笔巨款了。

钱钟书拿到这笔钱后,也很高兴,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事呢?他把这些钱分成两半,装在两个袋子里,然后都揣进衣服兜里,对夫人杨绛说:“走,咱去逛商场,当一回富翁!”

杨绛也是一位有趣的人,不但没有反对,还主动给丈夫当起了保镖。

当时,钱钟书已经69岁了,杨绛也68岁了,两位老人怀揣巨款,一个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在路上,另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着有没有小偷儿。

不得不说,这两口子还真是童心未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两人都买了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买,一分钱都没花出去,因为两人都是物欲很低的人,逛了好几圈也没发现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只能空手而归。

这个故事太有趣了,很有点“暴发户”的味道儿,但实际上,也体现了钱钟书对金钱的态度:毫不在意。

有一次,美国一所大学邀请他去讲课,报酬非常高,达到了16万美元,堪称天价,但是,钱钟书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有人认为是钱钟书嫌报酬低,或是他年龄大了,不想长途奔波,但实际上,钱钟书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他说:“你们学校的研究生论文我都看过了,以这样的水平,我去给他们讲课,我怕他们听不懂。”

这个理由,真是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钟书晚年时,他的司机有一次不小心撞了人,要赔钱,就来找钱钟书借。

钱钟书问他要借多少,司机说需要3000块钱,钱钟书直接说:“我给你1500,不用你还了。”

其实,钱钟书对其他人来借钱,也是这个态度,如果有人借1000元,钱钟书就会给他500,不用他还;如果借500,就给他250,也不用还。

钱钟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呢?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太好说话了,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但是借出去的钱又要不回来,就只好用这种方式,少借一半,也不用还,既不得罪人,自己心里也没有牵挂,两全其美。

后来,有人问钱钟书对金钱的态度,钱钟书幽默地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在乎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