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废胎除了被扔掉,还能有不同的命运吗?

成立于2022年6月的「游隙UOOSEE」是一家可持续时尚品牌,首创用废弃自行车内胎作原料,打造耐磨防水且潮酷的包包。游隙提倡“游戏人生”的精神,希望用户“大胆做生活中的玩家”。2024年4月,其单品「哈哈包」进入小红书户外运动品类的月度TOP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隙」第一款轮胎包

创始人Anita是一位90后连续创业者,此前经营一家品牌全案公司,服务过某些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2019年到2021年,她尝试以品牌入股的方式参与一些项目,但常常面临话语权不足、品牌价值不被重视的境况,“实际上是在赌创始人。”最终,Anita决定全盘撤出,自己做一个品牌。

在所有消费品牌里,Anita最喜欢的是「Patagonia」——这个美国户外品牌长期践行可持续理念,并在2022年9月宣布将公司捐给一家慈善信托机构,盈余利润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从它还极其小众时起,Anita就在内心崇拜和信仰着这个品牌,“为什么不做一个与环保相关的品牌?”

塑料瓶、坏掉的篮球皮等等,团队尝试了很多选择,要么太平庸,要么存在硬性问题。最终在一场头脑风暴中,他们将目光瞄准了自行车废胎。

宽4厘米的废胎,如何变成平整的包?

相比如今常被提起的一些可持续型商业叙事,自行车废胎的再利用是片“无人之地”,游隙团队经历了真正从0到1的探索。

第一款产品是一只小小的邮差包。设计图确定后首先面临的卡点,是验证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是否成立。

中国的包袋产业链集中分布于广东和江浙一带。团队跑了不少工厂,最终只有两家愿意做配合测试,原因是觉得“一群90后做的这个事儿还挺有意思。”但最难的技术性问题得先解决——废胎剪开之后表面呈波浪形,完全不平,怎么做成包身?

跨界基因带来了灵感,他们想到其它领域处理橡胶的思路或许有借鉴意义。于是跑了几个非手袋的工厂,用废旧材料简单验证一番,轮胎皮包材反而成功创造出来了,「游隙」也已就此申请技术专利和外观专利。

一条废胎的宽度大约是4厘米,不可能通过一整块材料做出完整包身,必须要手工一条条拼接,游隙的0号产品便是在280多道工序全手工制作中完成的。拿到这只包包时,Anita自己也被打动,“那种拼缝感散发出的味道很独特,特别美。”

初步验证可行性后,第二个卡点随之而来。生产大货需要的大批原料从哪“变”出来?

300个包需要1300条废胎,打样到生产大货的时间最多只有两周。团队给不少轮胎回收厂打去电话,得到的回复都是“闻所未闻”。回收厂一般是直接到4S店收汽车轮胎,按吨买卖,用以修跑道等等。相较之下,自行车胎的回收价值太低,分布还极其分散,走街串巷的回收成本也高。

这群年轻人只能自己行动,用最笨拙的方式——骑着共享单车一家家问,自行车修理店原先只将废胎作为垃圾扔掉,有人来回收对他们来说是乐见的。两周之后,团队数出了1300多条废胎,交到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隙」包袋制作过程

在2022年底,游隙团队拿到了第一批产品,良品率并不算高,但数量少、定位独特,还是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卖了出去。

2023年,游隙逐渐走出“实验性阶段”,产品生产趋于稳定,废胎收集也形成了成熟模式。开始拓展更多产品后,他们还是有许多细节问题要时时思考。譬如纯黑色的包是酷的,但做大的话气质会太偏商务,于是废胎皮加上一块彩色的环保防雨布,就构成了一款更年轻的大背包。Anita自己就是目标人群的类型,“做出来的产品很容易有这种体感和直觉。”

值得一提的是,每条回收的废弃内胎都不一样,不同的编号成了每个包的“胎记”。如同游隙在产品描述里说的,“如果你喜欢开盲盒,那么我们就随机给你发放一个光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包都有不同胎记

可持续与不平庸、运动与通勤

Anita不希望游隙最终变成一个贩卖可持续概念的品牌,要真正立住,“不平庸”的产品才是根本。

经历一年多时间,游隙的SKU日渐丰富,每款产品都有实用的功能和有趣的名字。

「哈哈」包的开口处是个微笑的弧度,完整解构了自行车内胎的一整段,正面废胎防水,背面用防雨布撞色,做到亮眼且不怕雨淋。邮差包叫「双面角色」,A面是简约的纯黑色,拉开拉链后可翻面使用,B面以自然和动物为灵感元素,是更具鲜活感的亮色设计。空间较大的双肩包被取名为「装」,可以放网球拍羽毛球拍各种道具,很像游戏世界里的Loading,加载各种玩游戏的装备。有抽绳的水桶包则是「抽风」,上班抽风、下班兜风,游戏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哈」单肩轮胎包(左),「抽风」单肩轮胎包(右)

在设计上,Anita希望将极简、实用的理念深植其中。比如「装」这款包的织带和卡扣,不单承担设计感的作用,还要有使用意义:织带的长度经过测试,能刚好卡住一个瑜伽垫或滑板,而底部设置一个口袋,配合卡扣可用来收纳网球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双肩包

相比包包,配饰的损耗率和重复购买率更高,也是游隙希望去延展的方向,目前已相继推出回收胎眼镜挂「外挂」、户外帽「帽险」、废胎T恤、车锁型咖啡杯等周边产品。

Anita对36氪说,创业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每个动作都发挥品牌的想象力,但整体的链条和节奏上要理性思考。”

比如,在聚焦的场景上,团队希望兼顾轻运动与通勤,以此来做到更实用,但也清楚废胎的材质特征——防雨、耐磨,但自重确实不占优势。因此,游隙暂时不会将产品做到竞技类户外项目比如越野跑这样要求轻量材料的场景里。但团队也在研究户外背负系统,希望将双肩包的重量控制在一公斤,在户外日渐成为风潮的趋势下,这意味着更高的天花板。

对于渠道、节奏,Anita也有自己的思考。目前,游隙的渠道覆盖小红书、淘宝,在上海、深圳等地也有买手店咖啡集合店等合作店铺,2024年还是会主要依托小红书生态做转化。

Anita告诉36氪,今年的任务是跑到一定规模量级,同时把售后体验优化起来。2024年7月,会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出首家旗舰店——游隙“投胎Reload”概念店,这家店既有用轮胎交朋友的回收邮筒,也有对老用户开放的轮胎包养护服务,更有意思的是会有全新的DIY体验。2025年将在用户占比5%以上的城市落点“修包处”,与当地的品牌自行车店开展合作,补胎的方式可以补包,让每个战损包也可以继续用很久。

2023年被Anita定义为“跨界学习产品的1年”,从供应链到产品都踩了不少坑后,但也得到了圆满的结果。如今,从拉链到卡扣到彩绳,所有配件都由游隙团队提供给工厂,确保品质和性能。

据介绍,2023年11月,游隙已经走向正向盈利。上海、北京、江浙、成都、广深的用户最多,从标签来看,网球人群、冲浪人群、创意产业白领以及始祖鸟的用户群体等,共同构成了游隙的基本盘。

游隙≠轮胎包,游隙=游戏精神

「游隙」这个名字的诞生没有经过太多的决策过程。

在决定做一个品牌时,Anita脑海中想到了童年的画面——“在大树下玩游戏,阳光游走于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我们就在树影斑驳下跳皮筋。那些画面很美、很纯粹、很干净。”后来在宣传与运动相关的画面时,游隙也不希望更激烈、更拼搏,而是想传递不必一定在乎输赢、回归过程本身的放松感。

每个人对「游隙」又有不同的解读。有朋友告诉Anita,“这个「隙」字用的好,一线城市太需要这样一个缝隙、一些呼吸感。”

「游戏人生」,也构成了游隙最内核的精神。“如果游隙=轮胎包,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他们更希望对标Nike——用几十年时间从华夫饼鞋底到各类服饰、鞋履,产品边界不断拓展,永远不变的是品牌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样,“游隙不变的也正是游戏精神”。

这一年多,除了有趣的产品设定,游隙还做了不少好玩的事,也由此搭建了自己的社群。

譬如,与滑板品牌的联名活动上,游隙团队觉得单纯的陆冲教学太无趣,策划了「第一届淤青大会」,以趣味游戏的形式开展陆冲活动。在深圳的某场活动上,团队在作画时将废胎上的补丁剪下,粘住人物的嘴,表达“嘴巴漏风和轮胎漏气一样,都能补。”2024年5月,团队开通了播客栏目,希望用更具深度的内容探讨游戏人生的精神,栏目取名为「悬崖乐马」,寓意哪怕人生处处有悬崖,也可以做一匹快乐野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隙」涂鸦包

游隙还可以为用户定制涂鸦包,这项业务里蕴藏了许多故事,有的关于搞怪结婚、有的把生活里的所有爱好画到包面上、也有的是对某一刻的生活场景的描摹。在Anita的感受里,认识了非常多有趣的、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游戏人生的态度——“Gamers never die, they just re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