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庆日报

春暖夏近绿叶开,项目建设正当时。连日来,大庆市各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纷纷“开足马力”,抢抓有利天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晚报大街及周边易涝区段源头减排项目,是今年大庆市开工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一。5月22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运土车往来穿梭,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加紧挖掘路面。

“我们从5月15日就开始陆续进场,现在工人们正在进行路面拆除、挖雨排和下管工作,接着将进行水稳层铺设,为后续沥青混凝土铺设奠定基础。目前,项目正在全力抢工,我们采取白天和黑夜两班倒模式,确保如期完成施工任务。”项目施工方负责人郑连顺告诉记者。

晚报大街及周边易涝区段源头减排项目位于萨尔图区。项目中晚报大街起点位于经六街转盘道,终点衔接于世纪大道;金融街起点位于纬二路,终点衔接于世纪大道。项目预计总投资1941万元,计划9月15日实现通车,10月30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年初开始,市住建局就积极谋划今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多次召开调度会,对项目建设认真部署,责任到人,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王鸿博说。

自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后,为适应海绵城市建设新形势,大庆市将原市政府管理的大庆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管理,实行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体制,同时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予以调整再明确,并组建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专班,全力以赴抓调度、优服务、保保障项目进度。同时,还成立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为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

从概念到试点,再到系统化全域推进,全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全域开花”。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于2023年整体迁至大庆市,在学院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海绵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学院一期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属于兰德湖-黎明河排水分区。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工人们正在进行地表完善工作。根据规划要求,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建设单位通过源头控制地表径流、中途构建传输管网、末端建设调蓄设施等措施,将商学院成功打造成海绵型示范校园,有效保障校园排水安全。

此外,“大庆滨水绿道建设工程(一期)、东风新村凝香园和西苑公园等海绵城市项目也陆续进入交工阶段。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投用,大庆市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能力将持续提升。海绵城市不断从理念落地成为实景,变成市民群众可观可感、触手可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记者从市海绵办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总计124个项目中,60个2022年至2023年的项目,目前已完工40个,正在施工中19个;2024年的64个项目,已完工1个,正在施工中22个,剩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方案设计和招投标工作。

作为全国60个海绵示范城市中纬度最高的地区,大庆市积极探索适用于北方严寒低地海绵城市的建设经验,制定了“蓄滞排为主、强化净用、适度下渗”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在具体推进中,大庆市坚持以“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为引领,以城市开发、项目建设为抓手,从组织领导、立法引领、规划管控、完善标准、体制机制、措施保障、科研创新等多维度切入,围绕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流程,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贯穿海绵城市理念,大力推动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雨洪城市管理、韧性城市修复,让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力争到示范期末打造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板。(记者 雷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