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北的昆仑山,从新疆的塔克拉马干沙漠到西藏的雪域高原,我国的疆域辽阔,边境更是广阔无比。

正是一批批的边疆战士,如钢铁长城般守护着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一个叫做玉麦乡的小村庄里,一位普通的藏族老人桑杰曲巴用34年的岁月,带着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用实际行动捍卫了1987平方公里的神圣国土!

是怎样信念支撑着他们在那人迹罕至的高原上坚持了三十多个春秋?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族老人桑杰曲巴

位于中印边境线的西藏玉麦乡,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

这里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居民点之一,玉麦乡的气候寒冷干燥,终年积雪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中有将近七个月都是无霜期,几乎看不到任何植被,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和石砾。

整个乡内只有一条小溪流经,沿溪而下零星分布着几处藏族牧民的简陋房舍。

尽管环境艰苦异常,这里却是桑杰曲巴世世代代的祖居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藏族牧民家庭,自幼就见证了祖辈们在这片贫瘠而神圣的高原上艰难求生存的景象。

父亲自小就教导他们,要学会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谋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到冬春两季,玉麦乡往往会出现大风灌木雪、严重冻土等天气灾害,让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雪后,一家人就住在距离溪流不远的茂密冰洞里,靠着自己制作的火盆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物主要来自打猎和采集,偶尔有藏民靠马帮从遥远的集镇给他们运送少量口粮。

不过,艰苦的自然环境却也锻炼出了桑杰曲巴和这片土地上人们坚韧不拔的品格。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环境中,让他们对高原之上的生存之道了如指掌,对家园土地产生了无比浓厚的依恋和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就深受家乡的严格磨炼,桑杰曲巴就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大自然,克勤克俭。

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时常教导他,家乡虽小,却是祖祖辈辈用鲜血和汗水守护下来的土地,身为子孙后代就要永世珍惜和捍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卫边境的艰辛岁月

和平年代对于桑杰曲巴一家人来说并没有持续太久。

1962年,随着中印边界的武装冲突爆发,玉麦乡陷入了战火硝烟的笼罩之中,这让桑杰曲巴更加深切地意识到了守护家园的神圣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印度军队突然越过实际控制线进犯,在靠近玉麦乡的一些山头开始设立哨所。

为了应对来自印度的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加强了在西藏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960年,桑杰曲巴就受命担任了玉麦乡第一任乡长。

作为一名普通牧民,他内心对祖国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面对眼下严峻的形势,桑杰当机立断,主动请缨参加运送军需物资的支前工作。

从玉麦乡到最近的集镇,途中需要翻越5000多米的高山,全程33公里,崎岖难行。

桑杰曲巴带领村民们决定分头在沿线主要山口设立临时中转点,接力运送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只能采取步行的方式,肩扛或者背驮着粮草和弹药向前线小股靠拢。

这项工作异常艰苦,但桑杰曲巴和村民们都拥有过人的意志力。

他们不惧严寒酷暑,不畏风雪交加,就是要确保军队的战斗补给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其中一次行程中,桑杰曲巴的小女儿不幸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惨遭冻死妻子也因此次创伤过于巨大而患重病,最终没能熬过那个残酷的冬天离世了。

这无疑是对桑杰曲巴一家人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家园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家卫国,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964年,桑杰曲巴带着两个遗存下来的女儿卓嘎和央宗,重新回到了玉麦乡。

三个人就这样在祖国最西南边陲展开了永不停歇的守土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定守土的信念和行动

重返家园后,桑杰曲巴首先做的就是亲手缝制一面五星红旗,高高矗立在家园的领空,向世人昭示这片土地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为玉麦乡的乡长,桑杰曲巴很清楚肩负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捍卫家园,他决心用实际行动向印军展现中国人的决心和意志,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驱牲前往离印度最近的边境线放牧。

玉麦乡东北方向靠近中印实控线,是印军时常窥视的重点区域。

桑杰曲巴就是从这里开始,逐步将活动范围向南推进的。他们一家三口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白天放牧、采集食物,夜晚回家缝纫、编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放牧的过程中,桑杰曲巴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示威"动作,比如驱使牧群渐渐向南涉足,尽管有时会遭到印军的阻拦,但他始终不曾退缩。

每当牲口不小心踩进印军设立的哨卡线时,他都会亲自驱赶,用矫健的身手越过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凭借着一股子惊人的意志和毅力,桑杰曲巴一家人缓缓地、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印军线以南的区域。

有时甚至故意引诱印军人员跟随,制造"越界"局面,一旦印军有所行动,他们就立即抗议,要求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印度直升机突然出现在玉麦乡上空,在附近的一座山头上空投了印度国旗,这很明显是想在那里设立永久哨所的企图,从而控制整个玉麦乡地区。

得知这个消息,桑杰曲巴勃然大怒。

他连忙翻山越岭赶到那座山顶,当场就将印度国旗扯下,重新换上了自己手工缝制的五星红旗!这一振臂一挥,令印军惊诧莫名,只能暂时放弃在这里设哨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桑杰曲巴愈加鲁莽和果断地将活动范围向南推进。

放牧的地点越来越接近印军线,甚至数次直接冲破它们设立的哨卡线。

就这样,凭借着一股子无所畏惧、敢作敢当的气概和行动力,三个柔弱的牧民居然将中国在藏南的实控线向南推进了整整5公里,为祖国重新夺回了1987平方公里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不停歇的家园守护者

桑杰曲巴用34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努力,书写了一部令人震撼的边疆卫国史诗。作为乡亲们默默无闻的领路人,他见证了家园从一无所有,走向逐步复苏的曙光。

1996年,随着中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玉麦乡首次引进了专业的医疗队伍,定期在这里巡诊。

这实现了桑杰曲巴梦寐以求的"能有医生"的心愿,让偏远地区的村民们终于不用为一些小病小痛而奔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年后,玉麦乡通往外界的道路终于初步修建完工。这不仅极大改善了这里的生活条件,也意味着玉麦乡由此摆脱了长期的与世隔绝状态,与祖国的血脉相连。

路通了,外界的一切都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教育资源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玉麦乡首次有了自己的小学校舍,孩子们再也不用在冰天雪地中步行十几公里到外乡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的一个深秋,桑杰曲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世长辞,离开人世时年已77岁高龄。

临终前,他将家园接班人的重担,嘱托给了大女儿卓嘎和小女儿央宗,叮嘱她们要世世代代"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永世守护好这片土地。

两个女儿誓言必将一如既往地履行父亲的遗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女儿卓嘎很快就被选为新任玉麦乡乡长,妹妹央宗也积极参与到家园建设中来,她们默默地延续着父亲的事业。

截至2020年,在她们的带领下,这个曾经只有三口人的"三人乡",已经发展至常住266人,乡里的人口规模在持续增长。

这原本被世人遗忘的小村庄,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中印边境上新兴的文明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疆卫士的薪火相传

但是,更值得我们尊敬的还有那些守卫边疆的战士们,无论酷暑狂风还是酷寒严霜,戍边官兵都默默坚守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温度有时会降至零下40摄氏度,寒风凛冽、生存环境恶劣,但这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的坚定意志和家国热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戍边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守卫,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对于戍边官兵来说,祖国的每一寸河山领土都孕育着先辈们的鲜血和汗水,他们义不容辞要用实际行动捍卫住这份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部分人向往阖家团圆的传统佳节里,戍边官兵们却别无选择——他们要主动请缨、奋勇争先,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

无数次他们在风雪交加的冰天雪地里度过了本该其乐融融的日子。

即便如此,戍边官兵从未有一丝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反,他们视此为无上的光荣和骄傲,每当看到坚守阵地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们的内心就充满了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力量。

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愿意为之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原上,戍边官兵时常遭受着极端环境和生理状况的严峻挑战。

高原缺氧、冰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加上劳累超负荷,常常会引发严重的身体反应。很多人出现头痛头晕、肺部疾病等高原反应,更有些同志因严重缺氧而不幸牺牲。

但这从未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前方不利情况时,他们反而更加发扬了顽强拼搏的品格,迎难而上。

面对来自印度方向不断的挑衅和蓄意破坏稳定,戍边官兵毫不示弱,坚决反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

在酷寒无情的高原上,戍边官兵们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温暖。

他们满怀理想和豪情,书写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坚守,才让神州万里不断阖家团圆的幸福画卷上添了最鲜亮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当祖国召唤时,无数年轻人毅然选择了这条艰苦之路,他们甘愿远离温馨家园,摒弃无限美好前程,只为守护每一寸土地的每一分每一秒。

有人用鲜血浇灌,有人用生命捍卫,就是为了祖国的山河无恙,国旗永远高高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戍边将士如同薪火相传,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家国情怀的永恒内涵。

他们所彰显的责任与担当、英勇与爱国精神,正是祖国百折不挠的钢铁脊梁。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国家和民族的荣耀殿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