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丁燕飞 刘阿龙

宝宝在娘胎里就被发现有胆总管囊肿,且囊肿占据了自身的大半个腹腔,挤压多个重要器官,随时可能破裂造成严重后果。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多学科专家守护宝宝足月出生,并在6天大时顺利手术。目前,宝宝仍在住院康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影像报告看,宝宝体内的囊肿比胃大

孕检发现胎儿体内有巨大囊肿

“宝宝现在已经可以一次吃40毫升的奶了,肚子上的大鼓包也消了,希望她能健康长大。”5月20日,宝宝术后第一次喝奶,吴女士(化姓)一家倍感欣喜。

吴女士家住武汉周边,怀孕20周做四维彩超时,医生发现腹中宝宝的胆管处有水泡。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经过B超、羊水穿刺等检查,“水泡”最终被确定为胆总管囊肿,且从影像结果看,囊肿占据了宝宝大半个腹腔。“当时,医生说囊肿太大,随时会破裂,生下来后虽然可以手术,但难度也很大。”吴女士说,听到诊断时,她和丈夫感觉天像要塌了。但每天感受到宝宝的胎动,实在舍得愿意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搏一把。”

到怀孕8个月时,吴女士找到了中南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文寻求帮助。令人意外的是,张文主任检查后表示,孩子还有手术机会,这句话给了吴女士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宝的影像检查,白色部分为囊肿

女宝出生6天后顺利完成手术

吴女士在中南医院住院后,张文联合该院产前诊断专家、妇产超声医学科主任卢丹密切监测宝宝体内这个巨大的“不定时炸弹”。5月8日,吴女士足月剖宫产生下了一名体重3.73公斤的女宝。出生后,宝宝第一时间接受了B超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胆总管囊肿没有破裂,但囊肿内的液体约有230毫升。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胃容量约20毫升,而这个囊肿的‘块头’几乎是孩子自身胃的10倍,里面充斥了胆汁。”张文说,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和黄疸,只有尽早手术以减轻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所导致的胆汁性肝硬化。但囊肿一旦破裂,则会引起急性胆汁性腹膜炎,导致患儿高热、腹胀甚至休克。

当前,医生要赶在囊肿破裂前要将其完整切除,并将被囊肿挤压的器官“归位”。为了宝宝能更好地扛住手术,张文决定先喂养几天,等黄疸控制后再做手术。但问题随之而来,巨大的囊肿压迫着宝宝的胃,让她进食变得困难。新生儿每次喝奶约30毫升,而她一次只能喝15毫升左右,喝完还会吐,每天需靠营养针维持。

在经过评估后,5月13日,张文为宝宝做了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张文及其团队先精准剥离包块、切除囊肿,再进行胆道重建,让胆汁通畅引流。随着胆道的重建,术中即可看到宝宝的肝脏由不正常的黑褐色逐渐变为正常的红褐色。术后,宝宝情况恢复良好,经过几天的观察,终于在5月20日可正常喝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宝术前腹部有明显鼓包

张文表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虽然并不罕见,但其并发症会引起严重后果,且因胆管内胆汁淤滞和胰液反流,会增加胆管炎症甚至是肿瘤的发生风险,癌变率可以达到20%。目前,不论是从产前诊断还是产后治疗,都有十分成熟的技术。家长应至少每3至5年为孩子查一次B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