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韬略哥

最近,大湾区轨道交通迎来两大重磅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即将开通运营,将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铁“四线贯通”,连通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城。

这是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消息,是关于深惠城际惠州段的最新进展。

有市民问询“深惠城际惠州段建设”的问题,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做了官方解答,公布了深惠城际惠州段目前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

深惠城际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作安排,深惠城际坪地至惠州段由深圳市负责牵头推进前期的各项工作,目前惠州市正在积极配合深圳加快开展方案深化研究工作。下一步,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将积极加强与有关地市及相关部门联系,尽快深化路线方案,推动可研报告审批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

如果把两个消息联系在一起,你会发现惠州跨城轨交的建设存在一个优先级:

排在第一位的,是贯穿5城的“湾区大号地铁”。

这条“大号”地铁也意味着,惠州的跨城轨交,没有率先连通深圳,反而先和广州打通。这是什么逻辑?

看一个数据:

根据《2021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深圳和惠州每天的跨城通勤人数已经达到50万人次/日,而广州和惠州每天的跨城通勤人数,还不到10万人次。

深圳和惠惠州之间的客流量,可能是广州和惠州之间客流量的5-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中,也提出深莞惠跨界交通需求增长迅猛,预计远期深莞惠跨界通勤出行约666万人次/日,非通勤出行约266万人次/日,其中城际线和城市轨道需求承担65%-70%的出行。

很明显,深圳和惠州之间客流量更大,更需要一条跨城轨交,但是惠州却忽视这种需求,反而和广州率先连接。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惠州。

因为从广东省的角度来看,其交通规划的优先级主要以广州为核心,辐射其它城市,其次才是各个都市圈自己牵头的交通规划。

而当惠州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省级项目,加强和广州的交通联系后,也就没钱和深圳进一步建立交通联系了,所以才会显得不太积极。

排在第二位的,是连接深圳前海和惠州沥林北、惠州南(原惠城南)和平潭机场的深惠城际。

今年《惠州市2024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明确指出:“深惠城际惠州段入选2024年预备项目,且该线路全线设“新圩、谢岗东、沥林北、新圩存车场站”等4座站点。

看线路规划图,从沥林北向东,就是惠州的亲儿子——仲恺高新区,途经惠州市区惠州南站(原惠城南站)后,直奔深圳第二机场——平潭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惠州“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惠城是惠州唯一的城市主中心。而仲恺高新区更代表了惠州的未来,2023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7.15亿元,同比增长10.1%,总量居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一。

对于惠州来说,优先将市区和高新区与深圳连接,通过加强与深圳的联系,不仅可以促进人才、资本和信息的流动,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一举多得。

从城市发展角度而言,惠州的做法是没错的。

但是从居民跨城通勤的便捷性来说,深圳和惠州之间流量最大的不是深惠城际,而是深大城际这条线。

排在最后的,反而是连接深圳机场和惠州大亚湾的深大城际。

早在2020年0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

通过1—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很多在深圳买不起房的深圳人,冲着这份规划买在了临深的惠阳和大亚湾,期待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可以让跨城生活成为可能。

但是这么久过去了,深圳14号线东延线因为惠州市区人口不足而搁置,本来排在第一位的深大城际,其优先级反而落后于深惠城际,排在了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官方规划与公众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官方可能出于经济发展战略、政治考量或其他宏观层面的因素优先考虑某些项目,而这些考量可能与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不一致。

如果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以服务公众和实际使用为导向,那么,这样的基建项目很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不只是惠州,即使某些大城市,政府在规划地铁线路时,也往往优先考虑将其延伸至具有土地储备的区域,而非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此外,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建高铁站点的选址上,往往选在离城区较远的地方。

随着中国人口增长趋缓,这种为了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忽略了公共交通服务实际需求的做法,可能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

在深圳与惠州的一体化进程中,想要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融合,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必不可少。

深圳和惠州这两座城市,为何“同城梦”难圆?

除了缺钱外,惠州之所以对南部地区的投资持谨慎态度,或许是因为存在一种潜在的担忧:

他认为惠州南部早晚可能要被深圳拿走,合并为深圳的一部分。

这种不安全感可能导致惠州不愿意在惠阳大亚湾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担心付出的这些资源和努力,只不过是给深圳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