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预言再次应验了,5月份开始房地产市场,彻底大变天了,中国人民银行连发三项决定,首先是降低首套首付比例至15%,二套首付比例至25%,其次是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调整为2.35%,5年以上调整为2.85%,最后还取消首套和二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云曾说:房子不能降价,如果房价一降,其他所有的东西都会涨价。如今这句话似乎成为了现实。

如今物价已经开始全面上涨。看过新闻就会发现,房价不涨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呈现。所以加下来我就来为大家深度剖析,物价上涨的原因,以及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剖析我们该怎么做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看前段时间重庆燃气费用暴涨,煮一碗面都得花一块钱,燃气费涨价的不止是重庆,隔壁成都气价也上调了0.16元每立方米,深圳涨了0.31元每立方米。目前有125个市县开始调整燃气费,涨价的不止是燃气,还有水费。

广州上海纷纷调整水费,用水多者每月预计增支20元。不止是水费和燃气费,电费也迎来了上涨。4月起,安徽工商也按峰谷分时做电价调整,用电高峰时费用上涨,用电低谷时价格下调,人们在用电高峰期,用电成本会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高铁涨价也冲上了热搜。其实不只是高铁,地铁的票价早就悄悄完成一轮上涨。打工人在通勤上,需要花的钱更多了。

以上可统称为公共服务费用上涨,事关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最基础的生活花销,可别瞧着这些都是小钱,每样都是涨个几毛几块的,看似不痛不痒,但架不住咱们每天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你上班是坐地铁还是乘公交,还是下班洗个澡,做个饭,看看电视还是打打游戏,成本都变高了,积少成多之下,花销自然也就悄无声息上去了。所以水电燃气、交通都是不轻易涨价的。众所周知,水、电气这些公共服务费用关系民生,多少带些公益属性,其最根本的两个点还是便宜和稳定。

但其实在全球147个国家中,我们的电力收费标准其实排在101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电费较高的几个国家比如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这些国家,每度店大约是人民币1.7元到2.7元,是我们的3倍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水、燃气、交通收费标准在全球来看都是普惠模式,而且这些费用在十几年来涨幅非常小,但物价在涨,人力成本也在涨,水、电、燃气这些公司看起来家大业大,实则承受了不小压力,甚至在亏钱。

整个广州市从20年到22年,自来水供水亏损从4.5亿扩大到6.5亿。重庆燃气在二三年第一季度,因为燃气采购成本上涨的问题,还亏了4976万,至于地铁就更别提了,32个地铁城市中,有27个城市在亏钱,比如光北京就亏了200多亿,这些亏损全靠国家财政才能补全,而且地铁从建造到运营基本都有政府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年来,之所以能有这么优质的公共服务,不管是国有的水电气供应集团还是地方财政,都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不过核心问题很快就来了,经济下行,房产不景气,导致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大家都知道,以往的日子里,凭借土地开发出让、招商引资,吸引人口,快速城镇化,进而房价被快速推高,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又能以高价出让,如此循环往复,小金库一直都是鼓鼓的,这些钱有一部分可以做城市基建,又有一部分则是拿来保障民生,补贴供电、供水等国有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言之,过去都是土地财政,在为水电气各项民生工程兜底,不过,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颓废,房价下跌,资产缩水,购买力销声匿迹,土拍市场急转直下,各城市供给纷纷减少。从全国范围来看,28个重点城市中,有八成都在减少住宅供应,降幅超过30%的城市就有10个,进项越来越少,但是平日支出仍在加大,金库入不敷出。

因此,公共服务费用上调的本质,一是因为国际市场原材料成本提高,二是土地市场走冷,地方收入下降的无奈之举,公共服务费用上涨后,物价普涨紧随其后,毕竟基础费用犹如架空层,架空层高了,建的楼自然也会变高,水电等费用上涨之后,物业运营成本抬升,物业费会随之上涨,综合起来基础生活成本拔高了一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各种消费也会蹭蹭的往上涨,充电桩费用上调,电车每公里耗费就会增加,现在滴滴司机为了省油省钱,都换成电车,结果电费又全面涨价,平台大概率会顺势上调价格。水电费上涨,也会对餐饮行业直接产生影响,运营成本必然增加,为了保证利润,商家自然会调整商品价格。

然而,成本上涨并不代表消费者就会买单。公共服务费上涨最先抬高的就是大家的生活成本。生活中大家对必需品的价格变动更为敏感,相比定价20多万的小米su7,涨了5毛钱的白菜更会让人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这个工作难找、工资不涨的关键时期,生活成本若是提高,那么降低消费欲望,消费降级才是大家的第一选择,所以最难受的自然就是夹在中间的店家,一边是上涨的成本,不涨价就难以获利存活下去,一边是消费者消费欲望减少,商品难以卖出去。所以这就是在这个消费降级的时代,实体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

但是马云为什么却说,未来真正的财富红利还是在实体经济,为了抓住未来风口和趋势,马云还专门从阿里股票套现63亿,高调宣布进军预制菜,成立马家厨房,紧接着又收购银泰商场、大润发、孵化河马搞新零售,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实体经济已经正式迈入了商业5.0时代,也就是商业颠覆与重塑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很多传统企业老板依然停留在商业1.0时代。这就是为什麽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根本原因了,那普通人怎么抓住未来风口呢?方法就是你要搞懂从商业1.0到5.0的真正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