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油菜收割的黄金时节,在国家级生态农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金鑫果蔬专业合作社园区内,负责人杨青勇和工人正忙着进行油菜收割,“要赶在这两天把所有的油菜全部归仓,确保不耽误下一季的农产品种植。”杨青勇说。

巴州区金鑫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位于巴州区玉堂街道办事处方山雁等3个村,经过十余年的涵养土地,培育生态农业环境,2023年12月26日,该农业种植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农场”。该专合社是巴中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该农场建有蔬菜、水果及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余亩,并配套建成投用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检测及产地初加工为一体的加工基地。

生态农场重在生态,在生产过程中农场严格落实“化肥减量替代和农药零施用”行动。“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采用生态的物理措施,比如采用诱虫灯、生石灰,也在农场内放养鸡、鸭、鹅等家禽捕捉害虫;同时农场所有的秸秆全部还田,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杨勇介绍。经过送检,该农业种植基地出产的农产品、土壤、水源、大气等均远超过有机农业检测标准指标。

而在国家级生态农场申报中有一项硬指标,则是生态用地的占比最低要达到5%,“生态土地占总用地超10%,野鸡、斑鸠、竹鸡等鸟类野生动物是结对成群的,不仅对害虫起到了防治作用,也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保障。”杨青勇说。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农场在坡地、田坎、沟渠旁等地大量种植了根系发达,固土作用良好中药材—菊芋(洋姜),“一次种植,可多年收获,不仅管理简单,发达的根系也能阻止其他杂草的生长,具有经济和生态的效益。”此外,杨青勇还表示,“未来5年,农场将提质增效,延长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补上农旅三产链条,并继续按照绿色生态的发展思路抓好生产经营,为巴城近郊珍藏一块净土。”

近年来,巴州区积极引导生态农业技术、绿色低碳理念等进入农业生产实践,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巴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经营主体的成功创建,为巴州乃至全市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典型样板,也提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复制经验,为创建‘生态文明巴中’探索了路径,贡献了智慧,推动了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谢磊、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