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赖芳杰

5月21日,一段交警锁喉男子暴力执法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男子一边拍摄一边称“警察暴力执法”,随即被一位交警锁喉并连声质问:“警察暴力执法是吧?”“还暴不暴?暴不暴?”

5月22日,针对网传“乐清交警暴力执法”一事,温州乐清市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当天上午,北白象交警中队在北环南路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查获一辆多次违法未处理的轿车。执勤民警在纠违过程中,与司机发生冲突,并出现不当行为。当晚,该局已对当事民警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并开展调查工作。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纪作出处理,同时感谢市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监督。

交警与违法行为当事人之间构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天然矛盾,无法回避。交警纠违本是正当合理,但因为当事人不理解、不配合,言语上有了对立情绪,执法交警进而负气“锁喉”,就陷入了过激执法的境地。这一案例清晰表明,情绪冲动是魔鬼,执法者在使用公权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情绪管理,在面对质问、挑衅时,要有足够克制的能力,保持冷静,防止被刺激而心态失衡,避免过激执法、粗暴执法和不理智执法。与此同时,采取恰当方式的执法沟通,尽量搞清违法行为的真实背景与内在逻辑,尊重理解相对人的合理困难与合法诉求,也可以达到“柔性执法”的效果。

交警部门在反思此次案例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一线交警的心理疏导。要引导队伍克服极端、负面情绪影响,破除心理困扰,保持中正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带着“好情绪”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