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马可欣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铧尖村的田野间,随着马铃薯播种机匀速驶过,黝黑笔直的田垄下,一颗颗马铃薯映衬出富农增收的新图景,在这片平均海拔3000米的土地上,播种工作因地势和气温的差异来得稍晚些。

为确保今年的马铃薯播种工作圆满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忠头戴草帽,与农户一起参与到马铃薯播种的收尾工作中。“播种工作等不起,慢不得,我们扎扎实实播好每一块地,确保马铃薯全部播在高产期。”张文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铧尖村马铃薯播种现场。湟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马铃薯种植是铧尖村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从2007年开始,铧尖村平均每年近80余户农户通过种植马铃薯增加家庭收入。2023年,利用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130万元,铧尖村对马铃薯深加工扶贫车间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部分马铃薯还可以在车间的粉条生产线加工成粉条,既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今年,铧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响应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号召,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除了本村种植马铃薯340亩外,还从邻村租赁土地360亩,全部用于种植马铃薯青薯9号和青薯10号两个品种,力争实现马铃薯种植的新突破。

“我们预算了一下,今年这个产量平均(每亩)能够达到4000斤,一亩地可以挣600元左右。”张文忠说。

马占福是寺寨乡铧尖村的一位农业承包大户,今年,他承包着近百亩的土地,用于种植青薯9号等马铃薯品种,其中部分土地还被用作马铃薯杂交育种的田间筛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订单农业助农增收。湟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马占福所承包的土地,每亩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支付1450元至1600元的劳务费用。种植完成后,他将所有的马铃薯交付给农科院收购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马占福负责采收前的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而接下来怎么卖这件事,他不用再犯愁。

“以前老是有种了卖不出好价钱的情况,也没啥渠道知道市场信息,就靠自己打听,现在好了,种完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操心了。”马占福笑着说。

这种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让马占福心里踏实了不少。作为当地的农民,马占福对于农业生产的艰辛深有体会,过去,种植常常面临产量不稳定、销售困难等问题。参与农科院的订单农业模式,不仅让他得到了专业的技术指导,还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稳定,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农业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

近年来,订单农业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随着订单式种植销售模式逐渐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参与进来。订单农业在帮助农户对接市场的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以集体经济“促”农,以种植培训“助”农,下一步,铧尖村将强化联农带农作用,通过流转租赁土地带动周边近50户农户参与种植,带动增收。同时,为愿意参与马铃薯种植的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

此外,铧尖村还将扩大订单种植产业规模。在全乡范围内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订单式收购马铃薯,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除了订单式销售,青海省还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直销店等模式层出不穷,5月18日举办的“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更是将品牌足球赛事和特色农畜产品展销相结合,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味蕾也得到满足。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青海省正将一个个“土特产”发展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