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6位词人,101个宋词故事

唱尽宋人300余年悲欢离合

书籍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购读

书 名:宋词一百零一夜

著 者:彭元鹤

丛 书 名:予路人文阅读系列丛书

书 号:978-7-101-16402-2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定 价:68.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平装锁线

字 数:280千字

页 码:414

CIP分类:I222.844

主 题 词:宋词-青少年读物

上架建议

传统文化/宋词/青少年读物

编辑推荐

宋词宝库,“101”夜领略:本书犹如一座宋词宝库,每一夜都能领略到一则“能醉人心”的宋词故事,大致以词人生卒为序,将李煜、范仲淹、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共56位重要词人的佳作及其传奇人生一一道来。

“故事”描绘,还原历史:作者彭元鹤潜心于古代文学与历史文化研究,用故事的形式、写实的笔触描绘词人生平际遇、交游唱和,带你回到作品诞生时的历史现场,从容理解词人创作背后的因缘和情境,更能深入感受到词人的悲欢离合与人生智慧。

装帧清新,阅读享受:在装帧上,各篇呈跨页排版,双色印刷。配图取自《北平笺谱》和董其昌山水册页,与文字相互映衬,为阅读增添了新鲜的体验。同时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记诵需求,每首词独立版面,并为词中个别生僻字做了简要注音、注解。

另类解读,易懂入心:本书淡去了文学鉴赏的痕迹,将词的发展看作人生阶段,结合词人生卒与词作风格,将101个宋词故事分为少年、青年、壮年、晚年四辑,且在辑封处简要叙述该阶段词的特点,以便读者逐层理解宋词奥义。无论诗词爱好者还是初学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收获,轻松走进宋词和宋代的文化世界。

内容简介

《宋词一百零一夜》仿照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以故事结撰101首宋词,生动鲜活地展示出宋词名篇的写作因缘和宋代文人的生活场景。

书中收录了56位词人的佳作,从由南唐入宋的李煜,到作为宋词殿军的张炎,通过讲述词人生平及其生活、交往故事,让读者感受到宋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与独特的文学才华。

目 录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为什么要读宋词

第一季 少年之词

第1夜 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第2夜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第3夜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4夜 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第5夜 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第6夜 林逋·霜天晓角(冰清霜洁)

第7夜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第8夜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9夜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第10夜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

第11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第12夜 柳永·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第13夜 张先·谢池春慢(缭墙重院)

第14夜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第15夜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第16夜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第17夜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第18夜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第19夜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第20夜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

第21夜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第二季 青年之词

第22夜 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第23夜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第24夜 石延年·燕归梁(芳草年年惹恨幽)

第25夜 魏玩·江城子(别郎容易见郎难)

第26夜 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第27夜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第28夜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第29夜 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第30夜 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

第31夜 萧观音·回心院(扫深殿)

第32夜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第33夜 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第34夜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第35夜 苏轼·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

第36夜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第37夜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第38夜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第39夜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40夜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第41夜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第42夜 苏轼·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

第43夜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第44夜 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第45夜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第46夜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

第47夜 陈慥·无愁可解(光景百年)

第48夜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第49夜 黄庭坚·沁园春(把我身心)

第50夜 黄庭坚·蓦山溪(鸳鸯翡翠)

第51夜 陈师道·木兰花(湖平木落摇空阔)

第52夜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第53夜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第54夜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第55夜 仲殊·踏莎行(浓润侵衣)

第56夜 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第57夜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第58夜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第59夜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第60夜 周邦彦·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第61夜 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第62夜 赵佶·燕山亭(裁剪冰绡)

第63夜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第64夜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第65夜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第66夜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67夜 朱淑真·清平乐(恼烟撩露)

第68夜 张玉娘·法曲献仙音(天卷残云)

第69夜 吴淑姬·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第三季 壮年之词

第70夜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第71夜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第72夜 张元幹·贺新郎(曳杖危楼去)

第73夜 张元幹·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第74夜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第75夜 陆游·汉宫春(羽箭雕弓)

第76夜 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第77夜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第78夜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第79夜 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

第80夜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第81夜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第82夜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第83夜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第84夜 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

第85夜 陈亮·贺新郎(老去凭谁说)

第86夜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第四季 晚年之词

第87夜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88夜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第89夜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第90夜 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第91夜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第92夜 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第93夜 元好问·鹧鸪天(复幕重帘十二楼)

第94夜 元好问·木兰花慢(拥岧岧双阙)

第95夜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第96夜 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第97夜 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

第98夜 周密·法曲献仙音(松雪飘寒)

第99夜 王沂孙·天香(孤峤蟠烟)

第100夜 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第101夜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精彩章节

第27夜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王安石出生时,其母见一只獾跑了进来,便为他取小名“獾儿”。后来,道士李士宁给王安石相面,竟惊呼他是“神狐”降世。其父王益听了,十分不悦。王益对一切怪力乱神的东西,都嗤之以鼻。在其任韶州知州时,韶州的属县翁源发生了虎患。王益责令县令捕虎。谁知,那县令竟糊弄王益,献上了五只老虎头,说老虎听到王益镇守韶州,害怕得要死,于是相约集体跳崖自杀了。县令还奉上了一篇歌颂王益美德的长文。王益看罢,火冒三丈,当即将颂文扔到地上,还把那县令叫来,狠狠地痛骂了一顿。

王安石少年时期,喜欢诗赋,立志以诗赋博取高官,很不把孔孟放在眼里。可在其十五岁那年,广南之地的少数民族造反,西北的元昊竟悍然进攻北宋,王安石听闻,很为国家与朝廷的命运担忧。于是,他改变了志向,决心以孔孟为师,将天下安危之重任担在自己肩上。他的父亲王益死后,家道一度中落,日子十分艰难,一家人常常以吃野菜为生,但王安石并不以此为苦,而是更加刻苦读书,力学不倦。

二十二岁时,王安石考中了进士,并与新科进士一起拜见枢密使晏殊。晏殊与王安石都是江西人,而且晏殊的侄子还娶了王安石夫人的堂妹。因为这层亲戚关系,晏殊对王安石特别照顾,但王安石对此却毫不知觉。

一次,晏殊大宴宾客,也请了王安石。王安石来后,就毫不客气地坐在晏殊旁边,然后默不作声地吃着饭。宴席上,晏殊大声地夸赞王安石,他听着,也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并无一点谦逊之色。宴席结束后,晏殊送走了其他客人,就语重心长地对王安石说:“送你两句话,‘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这样你才能在官场上立足。”王安石觉得晏殊世故,竟教自己世俗的礼节,心里很是鄙薄晏殊的人格,没说一句话就走了。此后,他与晏殊再无深交。

王安石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淮南节度判官。过了两年,韩琦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为淮南节度使,王安石便成了韩琦的部下。王安石做官后,仍读书不辍,每天晚上常常读书到天亮,只稍微睡一会儿,就头发乱蓬蓬、连洗漱都没来得及地到府上应差。韩琦见王安石这等形容,以为他晚上喝酒胡逛去了,便说:“你是年轻人,可要上进啊,千万不要废弃了读书!”王安石听了,默不作声,回去就对人说:“韩公不知我心。”

在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入职馆阁的机会,调任为鄞县知县。在鄞县,王安石贷谷与民,立息以偿,初步实施他此后变法时颁布的“青苗法”,成效显著。鄞县任满后,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推荐了他,说王安石淡泊名利,是个好官,应该重用。可王安石却恳请宰相不要越级提拔,以免激起要官、跑官之风。舒州任满后,欧阳修举荐他为谏官,也被推辞,朝廷便任命他为群牧判官。这虽为京官,却是一个闲职,王安石觉得十分痛苦,就再次恳求外放。不得已,朝廷只好派他出任常州知州,后来,又做了江南东路刑狱。

公元1058年,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管理全国粮赋财政。这是一个肥差,但王安石志不在为自己捞多少好处。第二年春天,他赴京任职,并把自己多年的思考写成一份《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详尽地陈述了自己的改革思想,但宋仁宗并未采纳。

此后,朝廷多次委任他馆阁之职,他都婉言谢绝了。朝廷又命他与人同修《起居注》,他以自己才能不够谢绝。谁知,官吏直接上门,将委任书放在王安石手中,他一看是委任书,立马将它归还给那官吏,转身走了。那官吏不死心,跟着王安石就拜,王安石被逼得无处可藏,竟躲到厕所里。那官吏无奈之下,将委任书放在桌子上就走了。王安石从厕所出来后,见到桌上的委任书,连忙追上前将它还了回去。就这样,王安石又推辞了八九次,才接受编修《起居注》。

后来,王安石的母亲去世,他只好回江宁守丧。守丧期满,此时在位的宋英宗多次召他进京,王安石皆以生病为由,拒绝入朝,一直待在江宁。

在江宁期间,王安石聚徒讲学,把自己多年的政治思考一一传授给学生。讲学期间,他曾多次与生徒登临金陵名胜,写了许多缅怀六朝的诗词。其中,以这首《桂枝香》最负盛名。

第74夜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黄縢(téng)酒:黄封酒,宋代官酿之酒,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浥(yì):湿润。◎绡(xiāo):生丝。

陆游,字务观,浙江绍兴人。其高祖、祖父、父亲皆食宋禄。他的父亲陆宰曾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职,他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副宰相唐介的孙女,出身尤为显贵。传说,母亲在怀陆游时,曾梦见过著名词人秦观,陆游出生后,父亲认为儿子是秦观投胎转世,因秦观字“少游”,就为他取名为“游”。

陆游早慧,据说,他十二岁时,便能写出很好的诗文。其后,他先后师从毛德昭、曾几等名师,废寝忘食,苦学不辍。十九岁那年,陆游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便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但谁料,他竟落榜了。

其从舅唐仲俊见陆游因落榜颇为失意,就留陆游在临安过年。陆游在几位舅舅家里,如鱼得水,玩得十分开心。在此期间,陆游疯狂地爱上了其族舅唐闳的女儿唐琬。唐琬不仅漂亮,还写得一手好诗,很是让陆游着迷。陆游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让其父母向唐家提亲。他的父母爱子心切,让媒人拿着祖传的凤钗来唐家求亲,唐家也很快就答应了。于是,第二年,陆游就与唐琬结婚了。

婚后,陆游与唐琬两情相悦,很是恩爱。但陆游的母亲唐氏控制欲与忌妒心很强。她见陆游娶了媳妇,便忘了功名,又见唐琬才华横溢,竟盖过了自己这个前宰相的孙女,很是不悦。于是,她便借口唐琬进门一年有余还没有怀孕,强令陆游将唐琬休掉。

陆游不从,但怎奈其母十分强悍,数次要求陆游将唐琬遣送回家。陆游迫于母亲的压力,只好休了唐琬。随后,他偷偷置办了一处房屋,把唐琬安排在那里,并不时与她重续前缘。后来,母亲唐氏得知此事,十分愤怒,竟欲趁陆游不备,带人去捉拿唐琬。陆游得知后,连忙带着唐琬仓皇出逃。在外面躲了几日后,陆游见事情已无可挽回,就只好让唐琬回家去了。

不久,陆游的母亲命陆游与一个王姓女子结婚。唐家得知后,十分气愤,觉得此乃奇耻大辱,就让人做媒,将唐琬嫁给了绍兴人赵士程,此人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五世孙。唐家将唐琬再次风风光光地嫁到绍兴,而且嫁得比陆家的地位还高,显然就是想气气陆家。

但陆游一直不能忘情于唐琬。过了七八年,一日,陆游出山阴城踏青,在城东南四里的沈园,竟与唐琬、赵士程不期而遇了。三人见面后,十分尴尬,只打了个招呼,便分开了。可陆游见了唐琬十分怅然,便寻了一处地方喝闷酒。忽然,有人给他送来一瓶酒。陆游十分惊讶,询问后方知,这瓶酒正是赵士程送来的。陆游更是感伤不已,便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

传说,过了几年,唐琬再游沈园,见到陆游写在墙壁上的这首词,十分伤心,便也写了一首《钗头凤》。其词曰: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同年秋天,唐琬在极度苦闷中郁郁而终。陆游听说唐琬去世的消息,哀伤欲绝。后来,他数次重访沈园,哀悼他们那段被埋葬的爱情。

(选自彭元鹤《宋词一百零一夜》,中华书局)

版 式 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