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理解别人叫智慧,了解自己叫聪明。一个自不量力者,最终可能只会害了自己。

据报道,安徽一女子的父亲去世后,发现父亲生前陆续给保姆转了100多万。更让她意外的是,不久之后,这保姆还带着一份所谓遗嘱上门要她移出房子。女子怒将保姆告上法庭,法院会如何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案情回顾

高女士是个独生女,母亲在早几年前去世了,有一个70多岁退了休的父亲。父亲原来在国企上班,有点积蓄,退休金了还不错。

但高女士还要上班,家里也有一屁股的事,所以也没法伺候父亲。后来,她提议接父亲与自己一起住,可能考虑到自己在老屋住习惯了,也可能不愿打扰到女儿一家的生活,再者父亲身体还可以,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所以父亲没有同意搬过来。

高女士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退而求其次,于是特色了一个50多岁的姓周的女保姆,平时给他陪陪他,做做饭、洗洗衣服。

一开始,这个王某挺好,手脚勤快,做事麻利,把父亲照顾得很好,父亲很是开心。就这样,高女士就放下心来,基本上就很少回去了,偶尔周末去看看,与父亲吃个饭。

在高女士多去几次之后,她总觉得这个保姆与父亲关系已经非同一般,这个保姆越来越放得开,对父亲呼来呼去的,父亲还乐此不疲,二人全然不像被雇佣关系,倒更像一对情侣一般。

对此,高女士有了些想法,不太放心,多次劝说父亲,甚至想辞退保姆。但一提这事,父亲就急,张口就骂。对此,高女士也没辙,只得依了父亲。

但有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父亲突发脑血栓,一下子不能下地了,日常生活全靠保姆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王某更加用心了,把父亲照顾得很好。高女士每次去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觉这个保姆不错,找对了人。

不过,在过了半年之后,父亲病情突然加重,最终还是走了。

事后,悲痛欲绝的高女士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惊讶地发现这几年来父亲陆续给这个王某转了不少钱,她粗略算了一下,总共达124万。

看到这个数字,高女士差点当场气晕过去,她怎么也想不到平时非常精明节俭的父亲,竟然背着自己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于是,她打算收集这些材料去找这个保姆讨个说法。不曾想,这个王某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而且还有一个惊天大瓜等着她。

原来,王某看到高女士处理完了父亲的丧事后,便主动找上门来,手里还拿着一份“遗嘱”,说这个遗嘱是她父亲亲手写的,已把这套房子赠予给了她,现在请高女士搬出房子。

这真是晴天霹雳,高女士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份遗嘱。原来是父亲背着自己在生前拟了一份遗嘱,把房子偷偷送给了保姆。

自然,高女士坚决不认可,并认为这个保姆骗了自己的父亲,一怒将保姆告上了法庭,要求判遗嘱无效,还要退还124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案例剖析

近几年来,这样老人与女保姆这样的事例已出现很多,由于子女的疏于照顾,全部交给保姆照顾,有些可能在照顾过程中真的产生了感情,由此产生了一些赠予的情况;但也有的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老人的糊涂或无知,被人利用一些手段签了字,偷偷把一些现金、房产进行了转让。而更多的这些情况都是发生了子女不知晓的情况之下,所以最终一般都会产生诸多矛盾和纠纷。

上面老人给保姆前后转了100多万,还写了遗嘱将房产送给保姆,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但苦于死无对证,那就只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判决了。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立遗嘱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得病后,高女士的父亲有无完全民事能力有待商榷,至少令人怀疑。一是老人七十多了,二是长期无行动能力,应该可以认定老人已无认知和判断能力,至少部分丧失能力。

再得,老人已向王某转了124万,现在还要转让房子,如此之大的事情,竟然没有听取唯一继承人的意见,这是完全不合常理的。作为保姆,很有可能一直在混淆视听,误导老人作出决策。

此外,保姆还拿出一段录音,里面是老人亲口说的一段话。内容无非就是感谢王某的悉心照顾,自愿赠予124万。

最后,经过多次开庭,法庭判决如下:124万元归王某所有,真实有效;但认为高女士父亲当时已丧失或部分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分配方式违反了相关法律,所以遗嘱被判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