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董指导

虽然我研究、跟踪科技产业十来年了,见了不少“价格战”,但这一次,国产大模型的价格“血拼”还是很超人意料的。

再结合“KIMI想通过打赏赚钱”的消息一并看,可以预见,大模型这波降价,势必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1、金融公司打枪第一枪

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大模型降价的第一枪,并不是互联网公司开的,而是金融公司。

著名量化私募幻方旗下的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在5月初宣布降价,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价格为GPT-4-Turbo的百分之一左右。

幻方作为量化领军公司,早早就储备了GPU显卡,存量不仅跑赢量化同行,在互联网行业也是位列前五。这次率先降价,还是很好体现了公司开拓AI业务的决心。

但是,就跟“金融分析师玩不过地产老板”一样,幻方的降价信息,很快就被互联网公司淹没了。

2、从逐级降价到彻底免费

字节降价,百万Tokens为0.8元;阿里紧跟,降价到0.5元/百万Tokens,和之前定价相比,直降97%。但这都不过瘾,百度直接宣布:

两大主流模型全面免费。

Kimi还在考虑赚钱,大厂就免费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其他友商也得这么干了。这真是,人在江湖飘,发狠就一刀。一把到位,利利索索。

再要比拼,那不仅免费用、而且还有鸡蛋领了。

3、降价也有理由

大厂降价也有由头。一是平摊成本。就像云一样,大模型开发的固定成本,需要更多开发者来平摊。即使免费给用,但如果开发者足够多、生态建立起来,后续还是有回收的机会。

尤其算力的阶段性开支也差不多了,也需要充分发挥显卡的有效期。

二是激活应用。从2022年底到现在,也一年半时间过去了,大模型的参数不断提升、多模态的效果不断改善,但是,应用端,并没有非常劲爆、且商业显著的产品出来。国内也不过是舞蹈、陶俑风等小应用来短暂传播下。

如果应用起不来,模型再大,也是无济于事。

而应用开发,本身就是一件多次试错的过程。降低大模型的成本,就是降低了开发试错的成本。相当于打砖块游戏,板子变长了,成功概率就提升了。

简单说就是,他好,我也好

4、降价是双输吗?

大模型从“百模大战”到“行业出清”,速度比之前团购、单车的进程,还是快多了。

一方面说明,国内互联网公司还是有技术储备的,并不是看到热了才慌忙发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家产品的差异化,仍没有得到体现。

但是,降价是双输吗?

并不是啊。

一方面,芯片、算法,迭代速度很快,也许几个月后就落后了,不趁着有用的时候赶紧用,等什么呢?

另一方面,降价其实也只是投资前置了而已。让开发者没有负担,才有大模型的未来。尤其国内用户,普遍没有为应用付费的习惯。开发者既要想办法从消费者手里赚钱,又要给大模型交钱,那势必是亚历山大的。

李开复老师前段时间表示,自己做大模型,十年不会套现。

但是,目前这种卷法下,类似的二线大模型公司的结果可能是:

十年都赚不到钱。

-全文完

和董指导聊聊天

点个在看和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