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再次展现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迅捷的应急反应能力,成功抢救了一名急性心梗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使其转危为安。

5月10日上午11时许,70岁的刘伯因突感胸痛不止,被紧急送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仅8分钟后,急诊科医师便完成了病史采集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刘伯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急诊科迅速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并紧急通知心血管内科进行会诊,同时联系医院介入团队和导管室准备手术。

然而,在转运刘伯至导管室的途中,刘伯突然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心血管内科医生立即进行了CPR(心肺复苏)、电除颤等紧急处理。到达导管室后,他们继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CPR、电除颤、药物复苏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并同步进行了急诊冠脉造影检查。

经过紧张的抢救,医护人员于11时58分成功完成了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刘伯的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12时16分成功通过导丝。然而,在植入支架的过程中,刘伯再次出现了室速、室颤等严重症状,手术医生迅速判断为电风暴,并再次进行同步电复律、电除颤等处理,最终成功在罪犯血管植入了支架,开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进一步改善刘伯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氧耗、提高心输出量,手术医生还为他置入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经过ICU及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刘伯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PCI团队的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急诊PCI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术通过微创介入方式,直接进入到心脏冠脉血管内,将闭塞或狭窄的血管打通,从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性心梗的救治流程整合了院内优势医疗资源,心内科急诊PCI团队24小时待命,为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患者提供规范高效的诊疗服务。

多年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已成功抢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挽救了无数生命,大大降低了心梗死亡率,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周林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