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青春艺程——《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8)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上世纪70年代中期)

这其实是我的外婆,只因特定的社会历史及家庭原因,我们兄妹从小都已习惯于直接叫她“婆”了。婆的一生,至少是前期的那一大段,计七十余年吧,其苦乐荣辱,确实都与时代和社会相关太紧密。她出生在清末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因为父亲为她一辈子的衣食住行着想,所以她也就成了后来所称的“地主”,在重庆冉家坝有了一座土墙小院和三五十亩田土。偏偏我外公因病早死,她因此从二十几岁起,便毕生孀居,省吃俭用、勤扒苦挣的,独自拉扯大了我母亲和我一个舅舅,供他们都念上了中等学校直至就业。原以为苦尽甜来,中年后便可以随意入城两处住住,帮忙带带孙子外孙,过个清静消停的日子。谁知接着便遭逢“土改”,顶上了“黑五类”中老大的名头,不唯财产精光,后来更于1964年被赶下乡去,一待便是整整十年,历尽种种难以忍受的折磨,最后老病不堪,无法独自一人劳动及生活了,才费尽周折,回到城内。也算是多少还有好报:自“三中全会”后,不单没人再来“医治”或“清候”她了,更奇的是,一经过了八十岁,她的身体竟平白无故地越来越好了起来,居然百病不生,直健康清醒爽利地活到九十五岁上,才因一时大意,染恙去世。多半是由于人生经历的缘故,婆生性达观,对家人外人,全都和和善善;更因知书识礼,又爱好整洁,从来都把自己收拾得无垢无臭的,所以和她相处,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何况我们从小常与她在一起,她又关爱我们,因而彼此之间,感情很是深厚。她这幅油画肖像,是在她离开乡村后一年左右,一次我回家过年时,为她画的。凡见过这画和她本人的人,都觉得画的是形神毕肖。现画既在此,与婆相关之事亦已介绍了个大概,不啰嗦了。

顺带附上一件当年从母亲那儿听来的有关婆的趣事,与各位共享——

抗战时,每有日本飞机来轰炸,婆总是将她的一对儿女(我母亲和我舅舅)藏于床柜下,而自己则照样做她的事。于是便常有外边炸得个嘣嘣嘣、屋里灶台上粑粑却烙得个吱吱吱的这样的情景。问她怕不,婆总是笑咪咪的说:“哪来恁合适就把我炸到了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前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国家邮电部门再次来向我征稿,我将婆这幅画像的电子图片文件也寄了去,而那边寄来的样品稿中,居然赫然便将其印在了一种电信卡片上。呵呵,也是哈:不屈不挠、淡定乐观的中国人民中的一份子呀,凭什么就没资格上这?现今,毕竟没那么讲“阶级成份”了呀……可惜一时找不到那邮电产品的电子图片了,而其实物因故现又不在我手边,无法重拍。倘有机会,日后可以将其给有兴趣的朋友们看看(现偶尔找出了资料,发上,以证所言非虚)。

这仍是由现任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题名的“中国国际集邮网”与国家电信部门共同搞的项目,堪称隆重。照传统观念,国朝一介底层“寒士”被其撷选,端是难以想象。亦真难为现今这相关部门是如何会想到咱了。至于我对这类事的基本意态,既已见诸本人《静观今之“造星运动”……》一类文字,此略过不再赘言。

(总 228 篇之第 18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