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从不缺故事,重要的是故事要性感。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to C端竞争已经进入2.0阶段。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都面临着盈利与生存的巨大压力。纯电、增程、混动等车型此起彼伏,价格战、出海、下沉等方式五花八门。目前的局面,用雷军的话说:“没有听说一家是赚钱的。”

那么还有赚钱的机会吗?智行盒子另辟蹊径,专注相对更有机会的B端出行市场,并与海马汽车深度定制新能源汽车EX00,致力于B端乘用车的共享出行与专属出行领域。

更大的亮点在于,新能源车只是智行盒子的载体。其真正专注的是智能化背后的数智运营平台构建的数据基座,凭借其搭建的出行及资产运营算法模型,利用AI及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迭代训练大模型,实现出行产业全链路降本增效,提升出行体验,构建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智行盒子强调了车以外的智能化配套,用互联网化思维去定义新能源汽车,用数据和算法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智能体验。

智行盒子创始人张署光告诉小饭桌,如果说滴滴是垂直出行的流量型平台,高德是聚合流量型平台,那智行盒子就是运力赋能型平台,希望未来出行市场由这三种商业模式主导。

智行盒子的模式在B端出行市场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创新,也是对出行市场的一次智能化升级。不做无意义的卷,而是用数据和算法赋能出行生态谋求长远的发展。

2023年,智行盒子已经完成了10亿元A轮融资,目前准备开启B轮融资。年底搭载智能化系统的EX00将实现量产交付,打通网约车、出租车、政企、福祉、文旅五大应用市场。

出行市场里的车,还可以有更多想象

除了车型、品牌,以及服务的差异,出行市场还可以有更多想象力吗?

看了智行盒子与海马汽车定制生产的EX00就会发现,可升级的地方还有很多。

“L型座椅布局,我们应该是全球首例。“张署光向小饭桌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L”型座舱展示;来源:智行盒子 -

EX00是国内首款紧凑级MPV,4500mm整车长度,做到“真”三排的车内空间,并针对出行场景特点首创五座L型座椅布局。

第二个“全国首款”的设计在车门。“无B柱这个设计也是我们最先发布的设计方案张署光说。这也是针对出行场景的充分考虑,在左手滑门和右手行李门同时打开时,最大门洞距离可达1600mm。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考虑到出行场景下的行李存放,以及家庭中老人的轮椅摆放等需求,EX00把副驾驶的位置改造成了行李存放处。

“让司机的归司机,乘客的归乘客”是这辆车最大的特点。车内设有专门针对后排乘客的电子屏幕,车内的声、光、温度、空气调节等等一些列内容乘客全部能够自主掌控,无需跟司机沟通。还设有自动贩卖机,饮料咖啡矿泉水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乘客区域座舱展示;来源:智行盒子 -

司机区还设有放置手机支架的位置,并设有 USB 充电口。“放几台手机都可以”张署光说到。这个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前两个月“真香”指数超过保时捷的小米SU7在车内的设计也精细到了如此级别。但这是B端出行市场中所不具备的。

提到与海马汽车的合作,张署光介绍说,海马汽车是拥有深厚造车基础的企业,智行盒子与海马汽车的结合,是基于共同的愿景与对未来的洞察。我们相信,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将是驱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至于落地河南,张署光也有自己的考虑。郑州是全国新能源接受程度名列前茅的城市,且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是B端出行天然优质市场,因此郑州在最初就被张署光列为落地城市list前三。最重要的是,河南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智行盒子的到来,也将为河南省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

相互赋能的前提下,智行盒子不仅获得了河南省的政策补贴,还获得了河南省、市、区及海马汽车的10亿元投资。

有了资本的助力和市场的优势,智行盒子方面表示,今年EX00将会交付3千台,明年实现5万台的量产,以开创性的创新模式走向市场。

车排第二,智能化系统才是阿尔法

如果说EX00是智行盒子智能服务的具象化体现,那么其背后采集和运营数据的智能化系统,才是真正的幕后“大脑”。

在内部,这套“大脑”系统被定义为:1+N+1。

前面的1代表了基型新能源车,后面的1代表了数智运营服务,而中间的N则代表了不同的应用场景。目前智行盒子开发了五种应用场景,包括了出租车、网约车、政企、福祉与文旅。

张署光表示,智行盒子内部把这套商业模型称为:赛马制。两个1永远不变,应用场景被称为五匹马。基型车与数智运营服务拉着“五匹马”往前走。当然,未来不排除还会开发更多领域里的应用场景。

那么这个背后的“大脑”的厉害之处在哪?本质是融合多维数据,构建三大智能模型(资产风控模型、运力匹配算法模型、座舱服务推荐模型),赋能多场景运营服务,从而建立起智能盒子独有的技术壁垒。

具体来讲,首先,通过车及车辆管理系统,采集并处理多维度数据,构成大数据的基础资本。其中的核心数据包括整车状态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电池安全数据、整车预警数据、乘客画像、路端数据、行程画像。

其次,通过构建智能算法模型,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可以满足资产风控、运力匹配、座舱智能服务等多重需求。

举例来对比,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对司机智能化提醒最多是根据其驾驶时长来提醒司机疲劳驾驶,需要休息。但严格来说这并没有达到智能化的效果。碰到网约车司机顶着困倦依然接单的现象比比皆是。

智行盒子能做到对司机的驾驶行为显微镜级别的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司机打哈欠次数、司机面部表情分析、司机踩油门和刹车的频率和力度等,通过这些数据来给司机匹配订单,调动运力。

针对乘客端,张署光举例说,假设系统观察到乘客常常去吃A火锅,而距离乘客更近的地方刚好有一家B火锅,那么智行盒子可以给乘客推荐一张B火锅的优惠券,既节省了行程时间,也满足了用户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智行盒子也实现了与商家的合作,能够更多元途径实现商业化。

据智行盒子方面透露,智行盒子算法模型完全是在自有数据下进行自主开发,目前的自有数据维度丰富且全面。智行盒子已与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双方正在探讨商业化运营更多的可能性,未来还可能接入人脸识别支付等功能。

长城炮负责人曾经说过,全中国每卖两台皮卡,就有一台是我们长城炮。虽然皮卡的市场不大,但长城炮可以占据整个市场的50%份额。张署光要做的,就是占领B端智慧出行市场,做B端出行领域里领航者。

据张署光介绍,在产品与服务还未正式推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去年的网约车出行产业峰会上,已经收获了很多家客户的意向订单,并一直在进行更深度的洽谈。

“从现场的反馈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对我们的产品有着迫切的需求”张署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车辆外观 ;来源: 智行盒子 -

“我们从没怀疑过”

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经历“九死一生”大概是个铁律,能存活下来的是经历过市场检验的。

智行盒子自2013年成立以来,有多年的整车研发经历,并进入了一汽、北汽、江淮等主流汽车和零部件公司供应商体系,参与百余款车型开发。2021年,正式发布了定制车型。2022年智行盒子构建了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体系,在体系下打造了针对B端出行的商业化平台。

厚积之后的薄发开始于2023年。这一年智行盒子正式迎来了河南省、市区投资平台与海马汽车的加入,自此开始了火箭般的发展速度。2023年5月首笔投资款交割后,仅历时三个月就完成EP1白车身下线,刷新了行业速度。2个月后,又完成首批试制车下线。

2024年1月陆续开展三高标定&适应性试验,同期开展碰撞试验等多项安全试验。

一切看似只在一年之内完成,但这背后的埋头努力是不为人知的。

当被问及智行盒子的“至暗时刻”时,张署光不愿描述过多。并不是因为他不想面对过去,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不爱过度煽情。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些既有事实。

智行盒子曾经有过13个月的艰难期,由于EX00还没有完整生产出来,市场面对太多未知的时候,对智行盒子是充满质疑的。

彼时的张署光每天要批量见投资人,讲述商业模式,一个月下来见了上百家投资机构和政府招商人员。“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被安排了五场,每场两小时,讲到最后两场整个人是疲惫不堪的状态,只能是硬背。”张署光回忆说。

智行盒子市场部人员告诉小饭桌:“从始至终大家都跟随着公司。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没怀疑过公司所做的事情和智行盒子的团队。”

梦想固然重要,但实力也不可或缺。如此创新的模式背后,有着更强大的核心团队做支撑。

张署光曾是北京现代汽车筹备组成员,20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前沿阵地,善于把握公司发展战略全局,资源整合,具有丰富的团队及项目管理经验。

这点体现在团队人员的配置上。智行盒子COO&联合创始人哲春明有着相当丰富的互联网公司运营经验,是中国网约车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经也是优步、滴滴核心管理成员,T3出行COO,对出行市场痛点及需求有深刻认知。整个公司的互联网化运营及智能化“大脑”均由哲春明负责。

整车业务部分则由管理副总裁&合伙人苏维彬把控。其曾历任郑州日产副总经理,神龙汽车、东风越野车总经理、党委书记,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海外拓展及财务经验。

智行盒子的高管阵容可以用“一支铁军”来形容。

据张署光介绍,智行盒子的出行板块高管均来自全国出行公司Top 5,且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些人是见证中国出行是如何搞起来的。” 至于智能座舱商业化团队,都是从字节、阿里、腾讯这些顶级互联网巨头公司挖过来的。

可以看出,张署光的创业路上收获了一群愿意始终追随的战友。

2027年被张署光预定为准上市之年,期待未来张署光也能赋予他们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