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牺牲为我们换来的。这些民族英雄,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他们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他们视死如归。

赵一曼,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抛家舍子和热血男儿们一起投入反侵略的斗争中。赵一曼被捕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人民都为赵一曼的壮烈牺牲感到悲痛万分,而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却是在很久以后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

陈掖贤很为自己母亲的英雄行为感到自豪,但是他的结局却很让人感到意外和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一曼是四川宜宾人,于190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懂些医术,附近的乡亲们经常来家里找他看病,收入还不错。家里的日子过得还算富裕。

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很早之前就加入了共产党,在大姐夫的引领下,赵一曼于1926年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后来黄埔军校准备招收一批女学员,赵一曼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黄埔,系统地学习了军事技术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之后,她又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继续进修学习,在去往苏联的路途上结识了同去留学的陈达邦,两人一见钟情,经组织同意后在苏联结为夫妻。

1928年回国之后,不顾有孕在身,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1929年生下了儿子陈掖贤。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赵一曼按照党组织的指示,需要前往东北进行抗日工作。

赵一曼看着怀里的儿子,心中充满了不舍,她抱着儿子亲了又亲,就是舍不得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想到日寇的铁蹄已经踏进了家门,好多革命工作等着自己去做,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国家这个大家面前,必须舍弃小家。

想到这里,赵一曼用衣袖擦干脸上的泪水,给儿子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抱起儿子,把他送到了丈夫的哥哥那里,也就是儿子的大伯家,她义无反顾的去往东北参加抗日斗争。

到了东北之后,她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积极组织工人罢工运动,领导游击队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又被任命为东北抗联的政委。

在战斗中,赵一曼率领战士们英勇杀敌,成为敌人眼中钉肉中刺,日本人曾经出高价悬赏捉拿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的部队被日本鬼子的大部队包围,为了掩护战友突围,赵一曼身负重伤,不幸落入敌手。

敌人用尽酷刑,企图从赵一曼嘴里得到我党的重要情报。

但是赵一曼宁死不屈,一个有用的字都不说,气急败坏的日本人彻底失去了耐心。

于1936年8月2日,残忍地把她杀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临牺牲的前一天,赵一曼给幼小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也是作为母亲给儿子的最后教导。

在信中,她首先表达了对儿子的愧疚和思念,然后告诉他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刻,自己必须挺身而出。

最后是对儿子未来的殷殷期盼和祝福。但是这封遗书直到21年之后她的儿子才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掖贤从小生活在大伯家,大伯一家人对他照顾的非常好,视如己出。

但是对陈掖贤来说,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家,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在陈掖贤的脑海中,他对父母的印象是模糊的,他从出生之后,好像就没有见到过父亲,而母亲在自己还没什么记忆能力的时候就离开自己,他手中只有一张自己一岁时与母亲的合影。

因为从小缺少了父母的爱,陈掖贤的性格变得特别敏感和内向,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跟前耍赖撒娇时,他心里充满了羡慕,同时也觉得自己好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达邦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陈掖贤从姑妈那里才得知,父亲陈达邦一直在惦记着他,但是因为战争时期忙于革命工作,同时又怕给他带来危险,所以一直没来找他。

陈掖贤听说父亲没忘记自己,心里特别的高兴,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父亲的家中。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父亲早就有了新的家庭,而且还有了几个孩子。

陈掖贤看到父亲一家人在一起时,欢欢乐乐,其乐融融的样子,自己就像一个看热闹的局外人,好尴尬,好孤独。

虽然父亲对他很好,但是总觉得他和父亲之间隔着一层什么,好生疏好别扭。

在父亲家住了一段时间,他搬了出来,而且很少回去,直到过年过节他才回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掖贤只知道母亲的名字叫李坤泰,后来才知道原来赵一曼是母亲革命时的化名。

组织上对他们的母子关系确认了之后,作为烈士子女,国家是有照顾的。

按照规定国家补偿给了陈掖贤一笔钱,但是陈掖贤却表示不会要这笔钱,他只领取了母亲留给他的那份遗书和烈士证书。

他清楚的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心中崇高的信念而牺牲,自己应该把母亲这种爱国情怀继承下来,但是钱他是不应该要的,否则母亲在地下有知也会责怪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母亲的英雄事迹,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为母亲的英雄行为感到无比自豪,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他在身上刻下了“赵一曼”三个字。

但是,有时候又会不由自主的对母亲生出一丝幽怨。

陈掖贤于1955年从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一所大学任教,工资待遇非常不错,在当时那个年代,他算得上是高收入了。

因为从小时候父母没在身边,其他人只是负责在生活上对他的照料,而疏忽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他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导致他在生活中不会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了工资之后,没有计划的乱买乱花,到了月底的时候,连吃饭钱都拿不出来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1957年的时候,经人撮合他与自己的一个学生张友莲结了婚,婚后不久,他们的女儿就降生了。

一家三口很是让人羡慕。

但是因为他们在婚前没有做过多的了解,就结婚成家了,所以等新婚蜜月的新鲜期过去之后,他们各自的缺点都显露了出来,谁都不想容忍退让,导致争吵一次比一次厉害。

在孩子更满一岁的时候,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人还是分道扬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身具有悲观性格的陈掖贤,又遭受了离婚的打击,他的性格越来越有些怪异了。

而他的妻子张友莲在离婚之后,也是深受刺激,再加上本身她就患有产后抑郁症,导致在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毕竟两人曾经深爱过,离婚也是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所以当陈掖贤知道了前妻的情况之后,心里开始于心不忍。

再说幼小的女儿也正是需要母爱的时候,他想来想去有了复婚的念头。

陈掖贤去探望妻子,和妻子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妻子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两人又重归于好,办理了复婚手续。

陈达邦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该有多好啊,但是好景不长,厄运又降临到了陈掖贤的身上。

文革开始之后,父亲陈达邦遭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陷为叛徒,被免去了职务并遭到了批斗。

虽然他和父亲不是很亲近,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看到父亲在遭受批斗时可怜的样子,他的心里非常非常的难受。

再说,陈掖贤从心里相信父亲绝对不是叛徒,所以他不断的为父亲辩护,有时候说到激动处不免会说出一些在当时来讲,非常敏感的一些话,这让一些人抓住了他的把柄,把他从原来的教师岗位调到了后勤去当清洁工,他的心情越来越糟糕。

没多长时间父亲也含冤去世了,这对他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掖贤的性格越发古怪,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意见人,而且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无常。

他成了工人之后,工资低了很多,一家温饱都成了问题,再加上他本身就不会理财过日子,妻子有病,他家的生活是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

这种情况,如果换一个意志坚强,性格乐观的人,坚持坚持也就熬过来了,可惜陈掖贤却不是这样的人。

后来,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陈掖贤的精神也彻底垮了下来。

1982年8月份,陈掖贤没请过假,但是好几天都没来上班了,领导感到有些异样,就派同事到他家去看一下,没想到,的他已经在家已经自缢而亡,终年5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陈掖贤的一生非常不幸,他的悲剧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而他的性格应该是小时候的不愉快的童年造成的,但是细想这却不是他的错。

如果,他生在一个和平时代,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中成长起来,他也不会养成那个性格,他的人生结局也绝对不会是这样。可是这些也不能怪罪他的父母,这并不是父母不负责任,而是父母完全是为了保家卫国,才委屈了孩子。

总之,陈掖贤的人生结局是可悲可叹的,他敬佩自己的母亲,可是他却没有继承了母亲坚强不屈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