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上海车站路的第一看守所内,公安人员提审了一个64岁的推拿大夫,严肃地要求他交代所有反革命经过和作为特务的历程,没想到这个老人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缓缓道来后,上海机关纷纷震惊,把案件上交到中央处理。

周总理将此事交给了公安部长罗瑞卿,罗瑞卿亲自赶到上海展开详细调查,并对这个老大夫做出取保候审的决策。一个因特务罪被抓的推拿大夫,又因为交代的内容震惊了中央,他究竟是什么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风筝》中被捕的角色(不是本文主角)

根据这个老人交代的经历,他曾经直接参与过陈赓领导的锄奸行动,抚养过毛主席的孩子,在国共统一抗战路线的达成上,他曾经做出过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他不是特务反革命,而是隶属于中央特科的地下情报人员。

在公安人员震惊的眼神中,他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董健吾,一个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一生的老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健吾

与大多数遭受旧社会权贵压榨、前期人生完全由苦难书写的大多数革命者不同,董健吾出生于上海青浦县的一个本地望族,他的祖父母分别在官商两界小有名气,董健吾自幼就在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里读书。

1914年,23岁的董健吾考上了上海有名的圣约翰大学,他的同学有后来的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也有著名的革命党人浦化人。主修理科的董健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凭借在文学、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超高造诣获得了校长卜舫济的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卜舫济

由于卜舫济经常邀请董健吾一起谈论神学和传教文化,并有意把这个出色的年轻人当成自己的接班人,董健吾专门去神学院进修了两年,成为了卜舫济的助手。

五四运动时期,董健吾接触到很多进步思想,内心的报国志向和革命理想也被激发出来。1925年,日本纱厂的资本家打死工人并镇压工人罢工行为,引发了上海学生的游行演说和抗议活动,随后英国巡捕残酷镇压学生游行,并当街打死十三个人,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卅运动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专门给学生放假,不许他们参加游行,甚至把师生为死难者设置的灵堂撤掉,引发了师生的愤怒。作为卜舫济最看重的助手,董健吾在自己的前途和民族大义面前纠结了一整夜,最终选择了为同胞而战。

他带领大家把学校里的美国国旗撕碎,升上了中国国旗,并带头签下了“永不回校”的誓愿书,毅然离开了自己从小熟悉的教会学校,投身革命洪流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约翰大学的斐蔚堂,因纪念董健吾等人在1925年6月3日发起的爱国运动而改名“六三楼”,现在华东政法校园内

离开学校后,英语和拉丁语都十分出色的董健吾在上海爱文义路的圣彼德堂担任牧师,虔诚布道、心怀仁爱的他在当地很受欢迎。不久之后,董健吾在家人安排下回到青浦县担任县立中学的校长,只是校长必须有一个国民党员的身份,董健吾因此加入国民党。

只是好景不长,1927年的4月,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国民党到处捕杀革命志士和共产党员,白色恐怖席卷了上海江苏一带,董健吾也被当地的国民政府邀请参加反革命行动。

董健吾内心对国民党同室操戈的行为痛恨不已,私下给自己熟识的共产党员报信,成功拯救了青浦县境内所有的党员们。只是董健吾也遭到了青浦县长的猜忌,只能再次回到上海的教堂担任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圣彼德堂

只是上海到处抓捕可疑人士的警察,董健吾不到之余,时常会为如今的局势迷茫不已,不知道中国的未来到底在哪里。这时董健吾昔日的同学浦化人找上门来,告诉董健吾自己加入了共产党,如今在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部队中布道。

冯玉祥虽然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却十分信仰基督教,并在军队中大力宣扬基督文化,因此被人称为“基督将军”。董健吾随浦化人来到了冯玉祥的军中,被冯玉祥聘为第二集团军的随军牧师,兼任政治部秘书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玉祥军中学习圣经的将士

而政治部的部长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刘伯坚。董健吾被军队中浓郁的革命氛围和爱国思想所包围,本人的报国之念也进一步加强。这个靠自学就能成为卜舫济无比赏识的神学天才再次发挥他的学习能力,短时间内就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入了解。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冯玉祥为了顺应蒋介石,也开始在军队中进行“清党”行动。幸运的是,冯玉祥对共产党员并无痛恨,而是将他们礼送出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期间的冯玉祥

董健吾原本并没有加入共产党,只是由于为人正直、思想向上而被怀疑,被列在清党名单中时,董健吾抱怨地说:“我要是共产党就好了,也不算遭受无妄之灾”。

浦化人得知后,专门和董健吾畅谈了一番。董健吾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共产党要我,我愿意加入。”毛主席曾经说过:“我党有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和尚许世友,一个是牧师董健吾。”

于是浦化人找来刘伯坚共同担任董健吾的入党介绍人,董健吾就在一间普通的小屋子里宣誓入党,在我党遭遇反动派镇压的严肃时刻以一位牧师的身份开始地下工作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革命烈士刘伯坚

1928年11月,董健吾回到上海的圣彼德堂担任牧师。和组织取得联系后,董健吾以王牧师的身份成为互济会的一员,他借着向狱中犯人布道的机会为组织提供情报,营救了很多革命同志。

1929年4月,陈赓认为董健吾的身份是特科人员的最好掩护,于是便把董健吾安排在情报科,负责联络和传递讯息。于是圣彼德堂变成了周恩来、陈赓和潘汉年等人秘密联络的一个地点,圣彼德堂的圣坛下面也藏满了党内的重要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在特科工作时的照片

上海鱼龙混杂,各界的重要人物遍布,董健吾利用自己和宋子文、顾维钧的校友情谊,以及自己的牧师身份常常出入于各大权贵家中,为组织收集了很多有用情报,在圣彼德堂召开秘密会议时转达给周恩来等人。

同年11月,陈赓突然让董健吾参与一个武装行动,铲除党内的叛徒白鑫。由于白鑫对很多党内的同志都很熟悉,负责侦查情报的工作就落在了董健吾身上,他多次变装成不同身份的人,到国民党为白鑫分配的住所附近查看地形和岗哨布置,并制出地图交给锄奸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叛徒白鑫

11月11日,董健吾再次化装成一个普通人,假装漫不经心地混迹在大街小巷,暗中观察附近有无国民党反动派的踪迹,并为锄奸队提供情况。锄奸队得手后,董健吾又随着看热闹的普通百姓一起围观,确认白鑫的死讯。

一个月后,陈赓再次交给了董健吾一个艰巨的任务,在上海这个白区内创办一所红色幼儿园,为四处漂泊的革命人士抚养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大同幼稚园

董健吾的女儿董惠芳当时正在宋庆龄的家中做保姆,也是帮助宋庆龄传递消息的地下党员之一。宋庆龄向董健吾的互济会捐助了500大洋,加上组织拨给的经费,董健吾堪堪租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前期工作。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就在董健吾为幼儿园的资金问题一筹莫展时,父亲给他寄来了一封信。原来他的祖母年事已高,打算把名下的产业分给儿孙们,董健吾虽然长期在外,祖母仍然给他留了六十亩田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稚园师生合影,右侧戴帽子的为毛岸英和毛岸青

董健吾不顾父母族人痛心疾首的劝阻,执意把六十亩地全部卖掉,才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为幼儿园添置东西。

大同幼稚园建立起来后,董健吾一共收养了30多个烈士和中共领导的孩子,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的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为了掩人耳目,幼稚园中的孩子全都改掉了原本的名字,董健吾还请到了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为幼儿园题写牌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右任书法

1931年3月,董健吾和顾顺章一起到武汉执行任务,顾顺章被叛徒告发逮捕,继而叛变。董健吾险之又险地摆脱了层层盘查和监视才回到上海。

然而刚刚回到大同幼稚园,董健吾就听到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4岁的毛岸龙突发急病,当天晚上就在医院里夭折。董健吾捶胸顿足,多年后仍在后悔,如果自己没有出差,是不是毛岸龙就能抢救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家三兄弟

顾顺章的叛变直接摧毁了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大同幼稚园也被迫解散,毛岸英兄弟俩被董健吾送到了自己前妻家中,失去工作的董健吾担负着抚养大哥和自己十多个孩子的重任,毛岸英兄弟一度沦落到在街头乞讨。

1936年初,国民党有意与共产党商量抵抗日寇的计划,蒋介石知道宋庆龄一直和中共有所往来,便让宋子文前去说和,宋庆龄便推荐了董健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和董健吾女儿董惠芳的合照

于是董健吾便作为国民政府财政部的要员抵达西安,向张学良传达了护送自己到陕北的请求。张学良再三确认他的身份,最终还是派专机将董健吾送到了延安,并请他代为转达自己与中共合作的心意。

董健吾在瓦窑堡受到了博古、林伯渠等人的热烈欢迎,从自己的背心夹层中拿出了蒋介石的信,并将毛主席的回信带了回去。虽然不久之后蒋介石就改弦易辙,张学良和延安方面反而保持了良好的联络和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

董健吾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最早桥梁之后,宋庆龄再次把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西安等待斯诺的一个月内,董健吾分别凭借鉴赏古玩的本事和丰富的学识得到了赢得了赵四小姐的欣赏与张学良的器重。

于是董健吾便委托张学良派人到上海,将自己和前妻的儿子与毛岸英兄弟俩送到苏联学习,将来为国效力。张学良给了董健吾十万支票,让自己手下的李杜将军把三个孩子带到法国,后又辗转到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杜将军化名为王元华的护照,左上照片为董健吾儿子,右上毛岸英、左下毛岸青

1936年10月,潘汉年要把董健吾安排到武汉工作,董健吾却放不下上海的家人,决定留在上海自谋生路。然而他和潘汉年之间的单线联络因潘汉年远走香港而断绝,董健吾从此失去了和组织的联系。

孤身奋战的董健吾以个人身份践行爱国志向,和国军将领一起策划了炸毁日军“出云”号战舰的事件,并在伪军学校中利用身份之便救助了十几个新四军的俘虏。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发现伪军和蒋介石勾结准备进行内战,心怀民族大义的董健吾再次找借口离开了国民党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出云号战舰,是日本战舰中的旗舰

这段时间的董健吾陷入了比1931年更为艰难的境地,家中的财物变卖完后,董健吾的孩子全部辍学打工,妻子也病倒在床上,由于买不起香皂,全家头上都长了虱子,最终不得不剃成光头。

但董健吾对党的忠诚始终没有减灭,他在苏州解放前夕和孔如霖一起策反了苏州城防司令厉百川,还帮助上海的基层公安机关抓捕了很多敌特人员,按照上级“以特反特”的策略潜伏在敌人内部,继续为新中国的稳定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年董健吾的照片

只是由于“潘扬案”的牵连,董健吾被捕入狱,直到他的供词震惊了中央,这位离乱多年始终不改初心的“红色牧师”才得以被世人知晓。可惜董健吾后来又被卷入时代的旋涡,未曾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就在1970年离世,只剩下他那传奇而令人赞叹的一生供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