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的话

每个小案里都有别人的人生,每个小案里都有老百姓的期盼,桩桩件件,都是人民法院必须做好的民生“答卷”。济南中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专栏,用小案件守护“大民生”,诠释法治“大道理”,全面展现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司法裁判,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谢谢您,王法官,为了我家能接上燃气管道,您磨破了嘴,跑酸了腿,真的很感谢!感谢你们审判团队的辛苦付出!”

“我们两家积怨十多年,通过您多次做工作,我们的‘疙瘩’也解开了,您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好法官!”

近日,在某小区,作为原告的刘某和作为被告的马某分别过来紧紧握住王学英法官的手。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某和马某是多年邻居,刘某住一楼,马某住二楼。 刘某居住的是其父亲的公租房,合同早已到期,暂由刘某居住,但一直没有接通天然气。 马某也是居住的其父母留下的房产。 去年,刘某想接通天然气管道,必须经二楼连通方可,找到马某,没想到。 但经过居委会、派出所、燃气公司协调多次,马某拒不同意。 2024年3月,刘某一纸诉状将马某诉至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要求马某为其提供必要便利,配合其安装燃气管道。

案件由市中区法院民庭法官王学英承办。细心的王学英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案件诉讼主体不符。刘某居住其父亲的公租房合同已到期,且没有续租,诉讼主体不适格;马某也是居住其父母的房产,作为被告亦不适格。案件驳回起诉很简单。但是,如果简单的驳回起诉,就会出现一案结、多案生,不符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审判目标导向。只有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才能化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当王学英给马某打电话说明刘某的诉求时,马某当即回绝了,“她接管道爱怎么走就怎么走,反正我家就是不能让她走!”说完,“啪!”的一声,扣掉了电话。

02

经王学英进一步了解,刘某和马某两家有多年的积怨。 因下水道堵塞、断水、断电等多方原因,致使两家关系非常僵化,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出面调解均未见效。 更为严重的是,因双方争吵,70多岁的马某被气得住院,在其房内的租户也不得不 解除合同,从而使房屋闲置,双方矛盾已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没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案,其背景竟如此复杂!

为了打开马某心结,王学英多次给他打电话,马某总是翻来覆去的叙述两家的“陈年往事”,王学英总是耐心的倾听,给老人一个心情释放的机会。

如何让老人放下心中的“包袱”,接受最佳的调解方案,那段时间,成了王学英心头的一块“心病”。

经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交流,王学英得知,老人唯一的女婿非常通情达理,可能说服老人。于是,王学英找到这位女婿,向其说明本案的情况,让其做做老人与老伴的工作,配合刘某接通燃气管道。经过做工作,老人基本同意了。王学英当即决定,3月25日为其执行接通。

3月25日那天,天气变得异常骤冷。当王学英通知燃气公司施工人员来到施工现场,想通过进一步做工作接通管道时,老人又反悔了!尽管王学英冒着料峭的春寒,思想工作做了一下午,嘴都说干了,老人还是不同意。

回到法庭后,王学英再次向其女婿说明情况。经过进一步了解,老人还是有顾虑。毕竟双方积怨这么深,老人认为,一旦为其接通了管道,以后的相邻关系可能更不好相处。

如何让老人打消顾虑,心无戒备地接受调解?

“写保证书!”王学英突然萌生这样一种灵感。

她再次给刘某做工作。“远亲不如近邻,只有两家关系处理好了,以后各自的生活也更加方便。要让老人放下顾虑,作为原告,得体现出自己的真诚。这样,能不能写份保证书,让老人更放心?”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刘某也深为感动,而这份保证书,也让老人放下了心中的芥蒂,终于同意接通燃气管道。

4月10日下午,王学英带领同事再次来到小区,在法官的见证下,施工人员顺利地从马某的楼上打通管眼,接通了燃气。

值此,一起背景复杂的相邻土地、建筑物利用关系纠纷就这样彻底解决了,刘某当场撤回了起诉,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法官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王学英

“这个案子,如果简单驳回原告的起诉,原告会变更主体再次起诉;如果工作做不到家,即使判决了也可能上诉,亦可能给案件执行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只有妥善处理每一起小案,把案结事了做到极致,才能避免一案结多案生,以矛盾纠纷小切口,推动诉源治理的大文章。”

来源:市中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