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花卉于城市中随处可见,它们装点着城市,为城市带来生机与诗意。5月18日,上海明珠美术馆、光的空间书店举办了“玫瑰,玫瑰”跨界艺文沙龙。作家陈丹燕、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谈峥(笔名谈瀛洲)共聚一堂,与读者们畅谈玫瑰与爱、自然与城市、艺术文化及自然中的花与生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律在“玫瑰,玫瑰”跨界艺文沙龙现场

2024上海(国际)国际花展刚刚落幕,围绕“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建设目标,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本届花展选取“花中皇后”月季为主题花,以“花‘汇’,让上海更美丽”为口号,首次通过“三个主会场+六个分会场+多个城市主题节点”的全城花展布局,联合百余家参与单位,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繁花似锦”的春日美好。

玫瑰和月季同属于蔷薇科,英文名称也都被称为“Rose”。正如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说:“玫瑰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无碍其芬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玫瑰”跨界艺文沙龙分享嘉宾

陈丹燕与读者们分享的主题是“玫瑰的姓名和植物园的治愈”。“那些植物在园子里,格外优雅地生长着、开放着……”植物园就像个迷你伊甸园,玫瑰在其中绽放,自然与艺术在其中邂逅。陈丹燕在其执导的短片《玫瑰的姓名》中记录下了她与花的故事。

除了作家这一身份,陈丹燕还被上海辰山植物园聘请为“文化园长”。“希望生活在钢筋水泥中,对植物没有深刻概念的都市人,理解自然、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些花儿的名字简直不可思议地让人难以想象又浮想联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傍晚的辰山植物园月季园

《玫瑰的姓名》记录了她从辰山植物园的月季的姓名出发,找到的精神世界与旅行记忆,它们变成了许多个月季故事,以文字与声音的形式散落在花朵旁,构成观众新的时间记忆。在不能远游的日子里,月季园是一扇看到全世界的窗。“音乐厅”“怪兽”“蝴蝶夫人”“茶花女”……正如陈丹燕所说:“我才知道原来欧洲杂交月季每一朵都有姓名,这些名字让我看到了全世界,大家听到的那些月季故事都是我看到这些名字想起来的我自己经历过的世界。当一朵花象征着一种感情、一个地域或者一种回忆的时候,它是把你的回忆美化了,有一点像诗歌的抽象,用颜色、香味、名字提取出记忆里的象征元素,过滤掉不愿意回忆的部分……我一直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读者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丹燕在月季园

上海植物园是2024上海(国际)花展的主会场之一,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的分享主题是“时间的玫瑰”,她说道:“我更多的是想把上海植物园作为一朵玫瑰花推荐给大家。”

上海植物园月季园于1980年建成,收集月季品种700多个,今年的花展选择了月季这样浪漫的花作为主题花,并且探索了新的花“汇”模式,到徐汇滨江,到临港,到陆家嘴,到爱琴海购物中心,到产业园区等等,希望将花与美好的愿景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观众在体验场景的过程中更多地去爱护、热爱自然。从上海地图的角度去看植物园,它其实就是城市当中的“植物”,在美丽热烈绽放的场景中,还将不断深入深化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化保护等理念方法。“我们希望城市当中能有更多的自然能够支撑起可持续发展,让植物园像一朵时间的玫瑰一样,更加的甘甜,为城市发展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植物园月季园于1980年建成,收集月季品种700多个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是一位城市设计师,主持设计了很多上海城市项目,也参与了2024上海(国际)花展的设计呈现。在她看来:“市民与城市作品是伴随着我们的城市共同生长的,要把生态人文、生活方式与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

她从2023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万家灯盏·平凡世界的可持续”的城市环保故事,谈到2024上海(国际)花展的无界创新艺术表达,“花展真正实现了一种无限的创造力,因为花代表了自然美与生命力,所以我们通过花‘汇’——花的汇聚,让上海更美丽,同时花‘汇’也表达了一种生活理念,通过多个维度来表现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高架路上的花朵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谈瀛洲也是一名园艺爱好者。他从小喜欢种花,后来写关于养花的文章,摄影主要也是拍花。他从玫瑰与月季在东西方培育发展的历程说起,不同时期的人们审美不同,培育出的玫瑰也是符合不同时代审美的。中国古代月季地位不高,而玫瑰在西方一开始地位就很高,一直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古希腊神话有提到玫瑰的由来,据说是爱神维纳斯的汗水滴落在地上形成了玫瑰。

谈瀛洲说到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昙花开放:“昙花的花朵之所以动人,甚至令人伤感,可能就是因为它生命的短促与美丽吧,如同人生。它把生与死的戏剧,缩短在那么短短的三四个小时中,而且用它的美与硕大,更增强了这出戏的戏剧性。”正因如此,他的“花石纲”摄影作品把花跟石头结合,“无生命的石头我觉得可以穿越时空而来,而有生命的花呢,它只有短暂的生命,而摄影我觉得是打破花的这样一种局限的艺术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瀛洲的“花石纲”摄影作品,芍药、月季“超绿”与广西太湖石

此次沙龙延续了明珠美术馆一贯跨学科、跨领域的开阔视角与创新工作方法,是继“以花之名”“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重返自然”“生土礼赞”等展览以来,对可持续发展、自然与艺术、城市与生态等绿色议题的持续关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