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当时年近九旬的上海老人马林和刘光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原因是刘光在马林妻儿去世时,一直对其悉心照顾。2019年,《协议》到上海某区公证处办理公证。2021年12月31日,马林去世。此后,刘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名下案涉房屋和房屋内财产、银行存款及孳息均归其所有,而马林的亲属作为被告,曾质疑《协议》是否是马林真实意思的表达。

前不久,备受关注的“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一事终于迎来了二审判决,法院驳回马某亲属上诉请求,维持房屋归属摊主一审判决。随着判决的落地,这场经历多年的“遗产纠纷”也暂时告一段落。

5月21日,顶端新闻记者走访了涉事房屋的小区和菜市场,虽然刘光表示对此事不愿再多谈什么,但从邻居的闲谈中,还是能够了解到他们对此事的态度。“还是要尊重老人的遗愿。”不少邻居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儿双亡的老人和市场的水果摊主

马林去世时已经年过九旬,生前他和妻子育有一子。2011年、2017年,马林的妻子、孩子相继去世,只剩下一个老人。但好在,小区附近市场一位来自河南的水果摊摊主刘光对他颇为照顾。

刘光的摊位位于菜市场大门左侧,紧靠着一家肉铺和一家卖咸菜的铺位。如今,铺位上堆满了海绵箱子和杂物,看上去已经很久没人经营。不过,摊位上的价格表旁,还高高挂着刘光的营业执照,看起来摊位并未易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以后他就没做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他在做啥,这个摊位后续也一直没有来。”对于刘光和老人马林的故事,市场内的摊主多少都有听到一些。在摊主看来,刘光有时候即便不照顾摊位的生意,也会在家里照顾老人,拿货都是其妻子的父亲帮忙拿的。

据周围摊主描述,马林最开始会自己走到摊位,无聊的时候就在菜市场里逛一逛。后来和刘光打招呼多了,就会在水果摊坐一坐,一些小事还会找刘光帮忙,久而久之就熟悉了。

在其他摊主看来,刘光就是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马林,其女儿还围着马林不停地叫着“爷爷,爷爷”,马林听后挺开心。

另据媒体在2020年的报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称,老人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看着水果摊主家9岁女儿从小长大,很喜欢她,甚至还想帮小姑娘把户口转到上海,“他一直带着小姑娘去买东西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件事备受关注的时候,曾有媒体对马林和刘光进行了采访。视频中,刘光的一家人搬到了老人的家中,互相一起吃饭、生活。“家庭的温馨和温暖,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能是老先生一辈子最缺的东西。”彼时报道这样配文。

一直到2021年12月31日,马林去世后,其妹妹等家属对遗产分配问题提出了异议,双方随即对簿公堂,这场官司一打就是近三年。

法院判决:无证据证明签协议时马某行为能力受限

马林家属对《协议》质疑的依据主要是,认为马林在2017年之前就出现精神障碍,行为能力受限;2017年住院期间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等。因此,主张马林在签署《协议》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当属无效。

马林的妹妹在202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质疑刘光的动机不纯,而家属也并非在意房产的归属,只是因为刘光说话太伤人心,有些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林生前接受采访时的截图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一审法院认定,证据证明马林在签订《协议》期间已经处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也无证据证明《协议》并非马林真实意思表示,故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依法具有法律约束力。

同时,一审法院认定刘光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其在与马林签署遗赠扶养协议后,按照约定履行了对马林生养死葬的义务。故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刘光的诉讼请求。

马林的家属不服,随后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根据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的信息,法院认为,人类的衰老是一个持续和渐进的过程,老年痴呆的病程也是如此。本案中,依据现有的医学诊断和病史资料,并不足以认定马林在签署协议时欠缺足够清楚的精神状态和认知水平。结合当时马林亲属在与马林交往中所反映出来的对马林精神状态和认知状况的判断,以及与马林相接触的社会一般人对马林精神状态和认知状况的判断,均难以得出马林缺乏足够清楚的精神状态和认知水平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院表示,对于马林而言,与刘光建立遗赠扶养关系,是其自行为自己安排生前照顾和扶养的人,并处分其死后财产的一种方式,这种法律关系所包含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未超出马林当时的理解和认知范围。且马林所从事的签署遗赠扶养协议的行为是双务法律行为,并非只是其单务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本身并未对马某具有不利性。故上海二中院确认《遗赠扶养协议》反映了马林与刘光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未违反法律规定,也不影响他人权利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刘光在与马林共同生活期间,尽到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赡养,并在马林死后为其操办后事,已履行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的义务。

综上,上海二中院判决驳回马林亲属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判决下达后,邻居对此表示理解和赞同

如今,三年的遗产纠纷暂时告一段落,刘光也不再经营他的摊位,据邻居所说,他现在在送快递。

5月21日中午,顶端新闻在房屋门口碰到了刚从外面回家的刘光,相比于三年前,他留起了胡子,并且看起来更加干练了一些。

刘光摆了摆手,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对于此事他并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关上了房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光的邻居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对于遗产纠纷一事他们也略有耳闻。只是在他们的印象里,马林的外甥女和妹妹到家里看望过马林次数较少,很多的东西都是刘光在忙前忙后地打理操办。

不过这可能只是外人看来的说辞,马林的妹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其儿子曾经也给马林送到过医院,并非都没看望过。并且在医院的时候,白天都是马林的家属在照顾,还通宵陪了两晚。

但邻居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在刘光没住到马林家中前,马林多数是自己一人进出。此事闹大以后,邻里对马林家属的印象多是“直到涉及了房子才来,没有这个道理”,并且支持法院的判决,认为刘光得到这些是应该的。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了解到,争议房产所在的小区是一座二十多年的老小区,小区里住着不少老人。这件事在小区传开以后,很多老人感同身受,也理解马林在世时做的决定。“要是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有的老人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照顾老人还真是一个大问题。”邻居感叹说,其实重要的并不是房子的价值还有多少钱的事情,而是刘光一家给予了丧妻丧子的马林很多陪伴,感情上来说刘光已经是马林的家人了。

“这次是隔壁老马,那当下还有多少个马林需要关注呢?”有老人感叹说。

(文中马林、刘光皆为化名)

来源:顶端新闻记者 郑旭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