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要说哪个国家对秦国威胁最大,那必然是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力量极其强大,只有经历过商鞅变法的秦军能够与之对抗。

到了战国晚期,哪怕遭受到长平之战的赵国仍旧能击退秦军的进犯,这足以说明赵军的强大,当然也是赵国名将辈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四大名将,两位出自秦国,另外两位出自赵国。在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的顶梁支柱,他对于骑兵的使用可谓是到炉火纯青,用兵能力不在王翦之下,多次击败前来灭赵的秦军,在赵国有着很高的威望。在公元前229年,赵王迁却自毁长城,杀了李牧,赵国也就此灭亡。从此就有“李牧死,赵国亡”这样的传言。

那么为何赵王迁明知道李牧的重要性,却还是将其除掉?

李牧作为赵国最后的名将,一生毫无败绩,早年率军抵御匈奴,杀得匈奴望风而逃。真正让人感受到李牧之能是在与秦军的对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秦国的日益强大,逐渐想要消灭六国,完成统一,而首要目标就是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与赵国,韩国实力衰微,根本得不到秦国的重视,只有赵国一直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前233年,秦国派遣大将桓齮攻打赵国,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赶紧将李牧从雁门调回,让其率领大军抵御秦军。他先是坚守不出,消耗秦军士气。等到秦军疲惫的时候,一举出兵,取得大胜。

公元前232年,秦国派遣两路大军,南北夹击,想要一举消灭赵国。李牧采用南守北攻,先消灭秦国的北路军,再一次击退了秦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229年,秦国派王翦率军进攻赵国,李牧再一次抵御秦国,战国两大名将就要在战场上争锋。但是王翦是什么人,他不仅善于统帅,更善于琢磨人心,他非常清楚李牧的能力,并不认为自己能在战场胜过对方,认为利用反间计将李牧除掉,这才是灭赵最好的方式。而赵王迁还真的中了反间计,自毁长城,将李牧冤杀。王翦也因此非常轻易的灭亡赵国。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李牧对于赵国的重要性,多次拯救了赵国于危难之间,但这也直接导致他的杀身之祸。赵王迁杀李牧,一方面肯定是受到秦国反间计的影响,另一方面肯定早就有了想要杀死李牧的想法。

李牧作为赵国最后的名将,他在代地,连续击退匈奴,让当地百姓只知李牧,不知赵王。再到后来,连续击退秦军,所有赵国人都将他视为英雄。这都是赵王所不能容忍的,没有几个君王能够容忍一个威望如此之高的臣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李牧常常不遵守赵王的号令。因为李牧刚强的性格,他只愿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当初防备匈奴就是如此,李牧曾坚壁清野,故意示敌以弱,想要一举击败匈奴。而赵王认为李牧是胆小,因此换将,结果屡次战败,李牧再次出山的时候,就对赵王说过不能干涉他的做法。

后来在秦国实施反间计后,当时的赵王迁第一时间并不想要铲除李牧,只是打算缴了他的兵权,但是李牧直接无视了赵王想要换将的命令,这才遭到杀害。

另外就是一个历史因素,赵王迁能继位赵王,完全是他母亲耳边风吹得好。当年赵悼襄王改立公子迁的时候,就遭到李牧的反对,这件事赵王迁一直记在心里,只是因为李牧是赵国的顶梁柱,才不得不继续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赵王迁除掉李牧的想法早就存在,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今秦国主动递了一把刀,赵王迁就直接接下来,将李牧杀害,反正赵国早晚也要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