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各位朋友继续探讨通货紧缩(简称通缩)这个话题。其实通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萧条”。如果是出现在经济危机之后的通缩,又叫大萧条。

《经济通缩系列帖》

通缩专业帖之一:什么是通缩?现在的经济形势属于通缩吗?

通缩专业帖之二:造成经济通缩的根因是什么?通缩成因深度分析

通缩专业帖之三:国家会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化解经济通缩?有效么?

前美联储主席伯克南认为,经济通缩存在恶性下降螺旋,即:通缩会引起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员工工资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员工工资下降,进一步抑制居民消费,引起了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进一步减少;然后又引发新一轮的生产减少,投资下降,如此循环。通缩会严重抑制投资与生产,加剧经济衰退并造成高失业率,加剧基层民众生活困难,甚至会触发社会动荡。所以通缩一旦出现,各国政府无不想尽办法,希望尽快扭转。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各国政府化解通缩的政策和措施的依据也来自通缩理论。我在《通缩专业帖之二:造成经济通缩的根因是什么?通缩成因深度分析》中用下图所示的冰山图,分析了通缩现象与通缩理论的对应关系。货币供给性通缩理论只能解释表层的通缩现象,信贷性通缩理论、流动性陷阱理论和债务通缩理论解释的是中间过程现象,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解释的是深层的通缩现象。从解决效果的角度来讲,越针对表层现象的政策和措施一般效果越弱,越针对深层现象的政策和措施一般效果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各种政府化解经济通缩的政策和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政策和措施,是政府发布各种鼓励企业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政府通过补贴和减税等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扩大支出或消费。这类政策和措施的理论依据是货币供给性通缩理论。根据费雪交易方程MV = PT,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水平×商品交易量。这类政策和措施的目的是想通过提高货币流动速度V来提高价格水平。

但因为通缩发生后,债权人会要求企业提前偿还借贷或债务,企业提前偿还借贷或债务后,手头并没有富余资金用于投资和更新设备。并且,由于对未来市场的悲观预期,企业不敢冒风险投资新项目或扩大再生产。居民也是一样,出于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需要保持一定的储蓄以应对未来的风险,居民往往会减少消费以增加储蓄。这类政策和措施解决的是通缩的表面现象,由于没有创造出新需求,也没有改变企业和居民的支出或消费预期,效果往往并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类政策和措施,是央行发布各种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常规政策或措施。例如: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和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增加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规模。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公开购买政府债券,其他政策和措施则是鼓励商业银行扩张信贷。这类政策和措施的理论依据是货币供给性通缩理论和信贷性通缩理论。

同样根据费雪交易方程,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水平×商品交易量。这类政策和措施的目的是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M来提高价格水平。但由于通缩一般都有流动性陷阱伴生,无论是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直接投放的货币供给量,还是商业银行通过扩张信贷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企业、居民和政府又会用还贷、偿债或储蓄的方式,重新回到金融系统内。这类政策和措施解决的是通缩的表面现象+中间过程现象,但问题的层次仍然比较浅,效果往往也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类政策和措施,是政府通过各种金融或财政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化解即期债务负担。例如:借新还旧、债务置换、债务展期、债转股等。这类政策和措施的理论依据是债务通缩理论。这类政策和措施解决的是通缩的中间过程现象,但因为治标不治本,在通缩潜伏期有一定效果,如果通缩一旦发生也基本无效了。

这类政策和措施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偿债需要真金白银,化解即期债务的钱从哪里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外来资金注入,内部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于事无补。第二,借新还旧、债务置换、债务展期等只是延迟了债务期限,但并没有让债务消失,并且债务余额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后爆起来会更惨烈。第三,债转股只适合于企业,并且还会拖垮为数不多的优质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类政策和措施,是政府通过大幅提高财政赤字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大力花钱,但经济通缩期政府财政收入往往大幅下滑,政府只能提高财政赤字来花钱,为财政赤字提供资金的方式是大规模发行国债。这类政策和措施的理论依据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解决的是通缩的深层表现,能创造出一定的新需求,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

但政府大规模发债等于饮鸠止渴,因为本来造成经济通缩的原因就是整个经济系统过度负债,现在政府还要继续大规模发债,这虽然能创造出一定的新需求,但却进一步加重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债务负担。所以新国债一定要同时叠加展期,即发行超长期国债,如20年期、30年期、50年期等。就算这些新国债都能正常发行,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募集到的资金也找不到好项目投,这些资金要么重新回到金融系统,要么投资于一些低效益或无效益项目。凯恩斯学派极力主张使用这类政策和措施,但奥地利学派却认为正是这些政策和措施压抑了经济系统自身的复苏能力,使得通缩加剧且通缩期被延长。

另外,虽然现在中央财政债务余额只有30万亿,比例不算高,但考虑到地方政府+地方城投的债务余额超过了100万亿,这部分债务也是用政府信用背书的,所以现在中央财政发债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类政策和措施,是央行实施QE(量化宽松)。这往往是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自然延续。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会积累出巨大的政府债务。如果继续发新还旧,政府债务余额也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并会像黑洞一样吸光了市场中流通的货币,从而加重经济通缩和衰退。这时候只能由QE(量化宽松)登场了,即由央行直接出手,收购大量长期国债和企业债券,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2008年到2009年,美联储就收购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及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大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但如果QE规模过大或时间过长,会破坏正常的金融市场,产生资产泡沫,催生僵尸企业等。同时,如果QE规模过大或时间过长,还会损坏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收购来的国债和企业债券等于央行资产,市场中流动的货币量等于央行债务。如果央行收购的大量国债或企业债券,因低收益或无收益而无法卖出或被赎回,即央行无法退出QE,就会使央行名义上“资不抵债”,央行就会“信用破产”。央行“信用破产”的表现是货币剧烈贬值,本币汇率崩溃,及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通缩(或经济萧条)的问题非常顽固,仅靠单一经济体自身,往往没有特别有效的化解政策和措施。化解经济通缩效果最佳的方法,需要引入外来资金和外部市场需求。

对于国家化解经济通缩的这些政策和措施,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后面留言或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不变,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启发,请关注、点赞、收藏或转发。关注“朱华微课”,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