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游仪

5月20日召开的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该局正会同成都市口岸物流办、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等部门,按照“快起步、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化空域管理改革方面,成都有人机累计飞行超过40万架次、8万小时,无人机累计飞行超800万架次、60万小时,位居全国前列。建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创新空域使用申请“报备制”和无人机“按照高度分层融合飞行”模式,无人机飞行申请时间由平均7天缩短至起飞前1小时报备。

成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已形成包括原材料、基础零部件及系统、整机制造和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图谱,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2023年成都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收入突破100亿元;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建成15个工业无人机领域省级以上平台。同时,成都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制定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清单,梳理形成65个具体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短途载人飞行应用场景建设。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坚持“空域端”“产业端”“应用端”同向发力,加快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推出如下举措:成都将加强创新能力,与各大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布局科研设施,培育成都本土链主龙头企业,力争2024年低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65亿元,带动低空经济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成都聚焦“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发展目标,编制相关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成都市低空经济错位协同发展,加大低空经济产业领军人才引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