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都县积极探索粮食安全新路径,全面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精耕细作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今年三月,贵州省“多年生稻试验示范种植”在三都县成功移栽,目前长势优良,农技人员定期对水稻进行巡查、记录生长数据。

时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走进三都县凤羽街道兴乐村,1.3亩多年生稻试验田绿意盎然,一株株嫩绿水稻昂首挺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农技人员正在察看水稻分蘖、拔节、抽穗等情况,并记录着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多年生稻的生长规律和特点至关重要,并为接下来的施肥、除草等针对性地制定管护计划。

“从今年的试种情况来看,长势还是不错的,现在已经达到了分蘖末期,进入了拔节期,分蘖的水平达到了一季中稻的分蘖水平,主穗已经开始孕穗,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收获第一季,经过管理可能在今年的11月份可以收获第二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三都县的水稻的单产,为粮食安全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径。”三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吴绍居说。

据了解,多年生稻只需栽种一次,期间不需要再购种、育秧、犁田耙田、插秧,就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极大地节省了种子和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并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

“根据目前田间长势来看,今年多年生稻第一季的产量可以达到500公斤左右每亩,第二季可以达到250公斤每亩,每年亩产增产250公斤左右。如果今年引种(试验)成功,我们准备在全县的两万亩的冷烂锈田进行推广种植,多年生稻种植在第二季可以节省犁田、耙田、插秧等一系列的工作,达到增加群众收入,节约成本的目的。”三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吴绍居说。

近年来,三都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引进多年生水稻试种,同时聚焦农技与农机结合,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选用优质粮油品种、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耕作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都县人民政府网 周忠能、欧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