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后汉三国的战乱之际,刘备展现出与曹操的狡诈、袁绍的蛮横截然不同的形象——他处处彰显着儒雅、敦厚的风范。

塑造自身的形象的同时,刘备早早地完成了《桃园三结义》和邀请诸葛亮出山的《隆中对》,这为他在初创阶段就取得了软硬件初步融合和兼容的成功。

这一时期的刘备在夺取荆州后将其作为根据地,随后进军巴蜀。遵循诸葛亮的谋略,只需发展数年,刘备就能带领他的军队北上,迎击曹魏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光的推移,刘备的野心渐显,他渴望再度兴起大汉的辉煌时代。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羽因为兵力不足,在与曹魏的激战中,被吕蒙趁白衣渡江的机会出其不意地袭击,最终溃败而退至麦城。

得知这一惨痛消息,刘备痛苦地嚎啕大哭,口中甚至传出:“二弟已经不在,今刘备的手足已然断裂。”

面对关羽的离世,刘备情感激荡。诸葛亮明白,君王之仁慈固然重要,但在顾全大局的同时,他也坚信自己没有选择错误的依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久之后,张飞却遭到部下的背叛之命,消息传到刘备耳中。面对这一悲剧,刘备只是冷漠地说了四个字。这简洁的回应让诸葛亮感到失望,甚至让他对这位曾经侍奉了大半生的“刘皇叔”有了全新的认识。

关羽被杀引发的山崩地裂

在公元220年的寒风凛冽的正月,关羽在麦城遭遇了被俘的命运。

与《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关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英勇形象不同,真实历史中的关羽在面对无数东吴军士时,选择将自己的屠龙偃月刀垂放一旁,与义子关平共同被涌上前的东吴军士所制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孙权最初的设想中,吕蒙发动这次战役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成功夺取荆州全境,最好能够降服关羽。

因为在当时,关羽是被公认为武力最强大的武将,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话题之王,是一位行走的流量包。

然而,孙权的美好愿景很快被他的谋士左咸所否定。左咸听说关羽在曹操那里被封为汉寿亭侯后,每三天一小赏五天一大赏,却在听到刘备的消息后立刻挂印封金而归,这让孙权颇感无奈。

孙权开始明白,与曹操相比,自己不仅没有朝廷的官爵可以封赏,也没有类似“赤兔马”这样的奢侈礼物可以赠送。

当初刘备四处流浪的时候,关羽都能千里万里去投奔,更何况现在刘备已经是占据川蜀之地的一方霸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深知对于关羽,除了杀掉别无他法。在汉代及之前,两军大将在战败被俘后投降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以李广的孙子李陵为例,他因战败而投降匈奴,竟还被封赏为王。通常情况下,除非怨恨深重,投降后也不会遭到斩杀。

然而,由于关羽的声望太过显赫。在荆州地区经略多年,部下众多。尽管他因北上攻击曹魏而失利,但一旦流散到各处的部下看到关羽仍然活着,必然会迅速聚拢过去。加之刘备远在川蜀,一旦发兵支援关羽,考虑到关羽的骄傲性格,他又怎么可能忍受这个屈辱呢?那时关羽必将掀起一场不死不休的风波。

这样一来,东吴岂不是在培养一个巨大的潜在对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常常如此,理想中美好的愿望在理智和现实的冲击下很容易破灭。

孙权在理清思路后不得不下令斩杀关羽。然而,果报迅速降临。当孙权将关羽首级送至曹操处时,引起了曹操的极大愤怒,仿佛是打开一个令人不快的盲盒。

曹操本就是深谙心计之人,他怎么可能看不出东吴此举是在转嫁祸水北上。因此,他选择厚葬关羽,因为对于这样一个有本事、有个性的人,曹操既爱惜,又遗憾不能为己所用。

刘备远在成都得知二弟被孙权斩杀后,立刻唤醒文武朝臣,夜间甚至有人痛哭,感叹:“二弟与我共同志向匡扶汉室,如今却被东吴小儿所害,令我痛不欲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刻起,刘备常在深夜泪下,或许会回想起多年前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中遇见的那位挑着胆子卖绿豆的山西大汉。

他也会忆及那年桃花园中的二弟,那个不断呼唤他大哥的人。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在巴蜀之地的山风中荡然无存。

刘备下定决心,他明白自己一生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如履薄冰。他的根基太过薄弱,因此一直不敢冒险。

然而,这一次刘备想要对东吴发动征伐。此时东吴人才凋零,周瑜、鲁肃等早已仙逝,吕蒙虽有才智,但以阴谋为主,硬碰硬时难以匹敌。

刘备的战略构想并不繁复,他打算借着东吴斩杀关羽之机,出兵东吴。最理想的情况是彻底占领长江以南,与曹魏家族形成南北对峙,最终北伐,一举兴复汉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李严等人的劝告,在刘备耳中早已成为无物,他坚定地决定调集川蜀所有的精兵良将,总数多达数十万人。他还决定将众多新培养的军官,即二代将军,一并带入战场,让他们在实战中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