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1646年,大同的守将姜瓖发生了叛变,对于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是因为大同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

姜瓖最初是明朝任命的大同总兵。当李自成的军队向北京迅速逼近时,姜瓖意识到自己的难以抵挡之势,于是选择开城投降。在李自成与清军的关键战役中,大同守将见势头不对,果断放弃北京,随即撤退。而后,姜瓖不仅投降了清军,还斩杀了大顺军制将张天琳。

多尔衮看到姜瓖表现出“忠诚为国,成功擒杀伪将,平定大同、部和”的英勇之举,对他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因此,多尔衮继续让他镇守大同,负责处理当地的军政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及姜瓖,他的行为确实颇为反复无常,与李成栋和金声桓等人在反清起义中的表现相比,难以相提并论。他的叛变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在当时,蒙古地区对于清朝并非一个稳定因素。多尔衮希望通过联姻来维持对蒙古地区的掌控,于是派遣阿济格前去求婚。然而,当他们经过大同时,却发现那里的女性异常美丽。于是,满兵在大同地区强抢民女,行为举止极为恶劣。

白天或夜晚,无论何时只要发现漂亮的女性,满兵便强行夺取,给整个城市带来了不安和混乱。有的甚至在深夜闯入百姓家中搜寻。有一对老夫妻,唯一的女儿貌美如花,备受喜爱,成为他们的依靠。

一天晚上,满兵突袭了老夫妻的家,发现了那位美丽的女子,立即将她掳走。女儿吓得哭喊不止,老夫妻奋力反抗。然而,满兵迅速制服了两位老人,将女子抢走。这对老夫妻痛不欲生,哀嚎声传遍天地。

另一位投降清明的降臣的女儿出嫁,正行走在路上,却遭遇了满将的袭击。满将看到新娘如获至宝,毫不费力地将她抢夺走。明臣得知后怒不可遏,迅速寻找姜瓖并报告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瓖听罢,内心燃起怒火,迅速前往拜见阿济格,急切地说明整个情况,请求归还新娘。阿济格闻言哈哈大笑:“姜总兵,这算什么事?带一个女子来给部下带来欢娱,享受一番也只是娱乐娱乐罢了,何必大惊小怪。”

姜瓖坚持据理力争,坚决要求归还新娘,并坚决阻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然而,阿济格并不为所动,愈发生气,甚至下令左右将姜瓖赶了出去。这令姜瓖怒火中烧,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仿佛他这位总兵根本不值得一提。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等待机会反击清朝的压迫。

顺治五年十一月,多尔衮在百忙之中抽暇离开政务,前往塞永庄进行狩猎。消息传来,蒙古喀尔喀部落的二楚虎尔也在我边疆一带进行狩猎活动。

得知这一情报后,多尔衮召集各位王公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派遣阿济格、博洛、硕塞、拜尹图、傅勒赫、岳乐、鳌拜等领兵驻防大同。几日后,多尔衮又派郡王瓦克达、贝子尚善、乔齐和扎克纳韩岱等率军协助阿济格。

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了姜瓖的猜疑。在一段时间内,与蒙古的关系略显紧张。尽管如此,这种程度的防备看起来有些过度,仅仅是为了防范蒙古可能并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的动员。

姜瓖开始怀疑多尔衮是否借口防范边疆的名义来对付他。他感到十分恐慌。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一直尽职尽责,但却未得到升迁,对此颇有怨言。而英王阿济格抵达大同后,却引起一系列纷争,抢劫妇女,屠杀无辜,对他这位总兵不屑一顾,让他感到被轻视。因此,姜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在十二月初三这一天,趁着大同总兵、知府等人外出验收军粮时,他突然关闭城门,宣布反叛。

多尔衮得知消息后感到有些着急,连忙派人向姜瓖解释:“我们派英王到大同,纯粹是为了防范北方蒙古,并与你无关。如果你真有罪行,无需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身为天下之士,若如此行事,谁还会信任你呢?必然是有人挑拨离间。如果你们能认罪投降,我定不会加以责罚。”

虽然多尔衮做出了解释,但第二天,他仍派兵前往大同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多尔衮巧舌如簧,试图扭曲事实,姜瓖却坚守不降,并且在一系列战役中取得了几次胜利。由于姜瓖的部队早已投降大顺农民军,后来又归顺清军,始终未受过大的损失。此外,经过几年的休整和训练,部队的素质得到提升,兵力也变得更为强大,成为一支具备战斗力的军队。加上汉人的民族意识和清兵在大同的滥行,激起了将士们的同仇敌忾之情,发誓要与清兵进行决死战斗。清军多次进攻均被他们击败,连所谓的八旗劲旅也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在东城外的一场战斗中,清军被击溃而溃逃。

姜瓖亲自指挥,他的兄弟姜琳和弟弟姜有光各自率领精兵,采取半包围的战术,列队准备迎击清军。清将阿济格也亲自率领军队出战。双方在战场上相遇,情势尤为激烈,特别是姜瓖看到阿济格,回想起被其羞辱的经历,更加激发了对满洲鞑子的仇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