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官场棋局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县委书记。作为地方政府的核心领导,县委书记的职权和责任,是广泛且深远的。

但是,正如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的,权力的集中往往伴随着,腐败的风险。

在皖北有一个小县,叫砀山县,县不大,也不富,在短短的两年里,砀山三个县委书记前赴后继,先后落马。在三个县委书记里,最后一个落马的是朱学亮,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落马时的职务是安徽省政法委一级巡视员。

在这个年代,谁落马不是新闻,三任县委书记落马也不算新闻,落马后暴露的一些咄咄怪事也许还有些新闻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砀山县,谁当了县委书记谁牛B。朱学亮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王广敏是县长。后来朱学亮提升任淮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后,王广敏接任砀山县委书记。王广敏的感觉是媳妇终于熬成婆婆了,他参加一个剪彩活动后说:我今天终于上镜头了。老朱在这压了我几年,别说让我上镜头、摸剪子,我连主席台都上不去。

确实,县委书记是一把手,电视台只重视一把手的新闻,王广敏这个县长很是有点窝囊,县委书记不让他上主席台,自然也就上不了镜头上不了新闻。甚至是连剪彩的剪刀都不让他摸一摸。所以王广敏当了书记,就要多上镜头多摸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各领风骚三五年。王广敏任县委书记期间,陶广宏当了5年县长。有了朱学亮的前车,就有了王广敏的后辙。王广敏也自然压到了陶广宏的头上,让陶广宏这个县长喘不过气来。

除了不让陶广宏上镜头、摸剪子外,最不可思议的是:王广敏担任砀山县委书记时,县委在外有一个小食堂,有专门的厨师和服务员,是为部分领导干部和商人服务的,陶广宏也去过,没想到王广敏知道了,就给小食堂打电话,不让接待陶广宏。

县委书记的小食堂,县长进不去,说怪也不怪。中国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讲究官大一级压死人。县委书记是一县的老大,老大的权威是不容侵犯的 ,在许多地方,县委书记都有专门的接待饭店和小食堂,这些饭店和小食堂其他人染指不了,包括县长。

砀山的县委书记王广敏不让县长到一个小食堂吃饭,说明砀山的政治环境恶劣到何等程度。按理说县长和县委书记都是正县级,是县里的一二把手。一把手不让二把手去县委的小食堂吃饭,就明显带着侮辱的性质。这样的县委书记,不仅霸道,而且不尽人情。

后来,王广敏也提升了,担任了宿州政协副主席,县长陶广宏顺理成章接任砀山县委书记,这一次陶广宏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去那个小食堂吃饭了,但是2023年8月,调任萧县县委书记的陶广宏也落马了,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只停留了一年零三个月。

而陶广宏的落马,是先期落马的前任王广敏举报的。于是三任县委书记,朱学亮、王广敏、陶广宏在2022、2023、2024悉数落马了。一年一个,三人一串。想当初一人接着一人上,一个接着一个干,看眼下一人接着一人出事,一个接着一个进去。

自秦朝郡县制建立以来,县是国家的基础。郡县制,天下安。

要管理好一个县,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官员,县委书记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是一个县的“一把手”和“总舵主”。

县委书记的权力很大,与中央权力相比,县委书记只缺乏外交权和军事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些年县委书记因腐败落马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媒体上。

县委书记面临着巨大的腐败诱惑,若无法抗拒诱惑,就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灾难。不仅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也严重侵害了人民的利益。

象砀山连续三任县委书记落马,这样的县委书记还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康吗?显然是否定的。书记在任上不让县长去一个小食堂吃饭,这样的格局也太小了。又怎么指望他们有更大的格局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呢?

砀山县有句童谣:“砀山梨皮儿薄,掉到地上找不着。”这个地处皖、苏、鲁、豫4省交界处的皖北小县,盛产酥梨,以水果生产为支柱产业。现在,这地方出了名的不仅是砀山梨,而且还有三任落马的县委书记,还有书记不让县长到小食堂吃饭的荒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