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端午是“凶日”,无论多忙,切记:1要挂,2要吃,3不做。

6月10日,这个日子在华夏的传统节日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那便是端午节。然而,你可曾知晓,在现代端午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但是在古代却是个不吉不利的“凶日”。认为五月是毒月,然而,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恶日,因此,在某些古老的传统观念中,却被视为“凶日”。那么,6月10日端午是“凶日”,无论多忙,切记:1要挂,2要吃,3不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要挂—挂菖蒲

端午时节,正值夏季,气候湿热,疫病易生。古人智慧地利用菖蒲的香气,驱赶蚊虫,净化空气,预防疾病。而挂菖蒲则是端午节期间一项富有深意的习俗。在古代,人们相信菖蒲具有驱邪避疫的神奇力量,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将其挂在门前,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远离疾病和灾难。如今,虽然科学的进步已经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入,但挂菖蒲的传统依然被保留下来,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要吃

一、粽子

吃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粽子不仅是节日的美食,更是亲情的传递,是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除了家庭团聚,端午节还是人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时刻,在这一天,吃粽子,它让人们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端午吃粽子,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雄黄酒

在诸多习俗中,喝雄黄酒无疑是端午日里不可或缺的一环。端午饮雄黄酒,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身体健康的呵护。喝雄黄酒还蕴含着深深的寓意,在古人眼中,雄黄象征着阳刚之气,能够驱邪避祟,保佑家宅平安。而黄酒则代表着丰收与富饶,寓意着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不做

一、不祈福

在古代,人们认为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更是一个充满煞气的日子,邪气容易侵扰人间,因此不宜进行祈福活动。祈福本是祈求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但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更倾向于驱邪避凶,祈求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不游泳

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此时我们去到河边切记不要游泳,首先,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其次,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是阳气最盛的时刻,而河流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变幻莫测的存在,往往蕴含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因此,为了避免在阳气最盛的时刻遭遇不测,人们便形成了不去河边游泳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不吃娘家粽子

在众多民间习俗中,关于出嫁的姑娘不吃娘家粽子的习俗,这一习俗,可以说是古老传统与现代观念交织的产物。在古代社会,女性一旦出嫁,便成为了夫家的一员,与娘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界限”。而粽子,作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不仅承载着对祖先的纪念,更寓意着家庭的团聚与和谐。因此,出嫁的姑娘不吃娘家粽子,既是对这一界限的尊重,也是对夫家的一种融入与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看到这了,辛苦大家了,首先承蒙大家厚爱,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阅读!我是光盘食客,我会用心去做好每一道属于自己的美食,与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和共享生活,再次感谢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