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蒙古帝国因大汗的逝世,再次迎来危机。黄金家族被搅得心神不宁,以致歧疑纷呈,扰攘不已。推究原因,其罪魁祸首应是成吉思汗所定的忽里台选汗制。最初的忽里台,脱胎于游牧经济,带有游牧部落原始结盟的性质,是原始氏族社会军事民主制的变异。经过成吉思汗修改的忽里台,实际上已演变为用奴隶制的刀剑去体现原始社会的民主,它给人的启示只能是: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谁便拥有发言权

黄金家族前三次的汗位之争,一次比一次惊心动魄,就在于旧的制度即将走向墓地,而新的制度还没有成熟到逆流而动。黄金家族之所以没有分崩离析,也正是因为积淀的旧观念还足以左右帝国的航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草原雄主,开创大元帝国

《忽必烈的风雨人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但蒙哥汗的去世,将黄金家族推入第四次汗位之争的内讧深渊。因为他们自身的扩张,汹涌的历史潮流赋予了黄金家族新的抉择权力。拖雷系强大的蒙古骑兵保证了汗位继续在拖雷系诸王中传承的安全。有资格加入角逐行列的有蒙哥的三位同母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以及蒙哥的儿子班秃、玉龙答失

旭烈兀在蒙哥死时正征服阿拉伯世界,遥远的路程使他对争夺汗位失去了信心;班秃和玉龙答失还没有成熟到拥有独立代表蒙哥及汗廷说话的年龄与实力。正如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所言,大鱼死了,小鱼中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才有资格和能力起到头鱼的作用

因为蒙古帝国的汗位是黄金家族的共同财产,它的归属直到当时还决定着诸王的“份子”即封地、百姓、财富等的多寡,所以,他们尽管不奢望奇迹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但行使推举的权力还是觉得义不容辞。因此,东西两道诸王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汗位之争的旋涡,其卷入方式便是分别投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怀抱,以此为分野,黄金家族成员除极少旁观者外迅速形成两大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草原雄主,开创大元帝国

《忽必烈的风雨人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力量就是“真理”,这是黄金家族的座右铭。让我们来看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大阵营的成员,对认识“真理”也许会有所帮助。

首先看看阿里不哥的追随者。

蒙哥遗留在蒙古故乡的诸王、汗廷大臣几乎全部为阿里不哥接收,随蒙哥南征主要效力于西路军的部分诸王、将领也是阿里不哥的追随者。主要有:蒙哥的遗孀兀鲁忽乃,儿子班秃、玉龙答失、昔里吉、阿速带,西道诸王阿鲁忽(察合台孙)、睹尔赤(窝阔台孙,合丹斡忽勒子)、合剌察儿(术赤孙,斡鲁朵子)、玉木忽儿(旭烈兀子)、海都(窝阔台孙,合失子),东道诸王乃蛮台(塔察儿子)以及别里古台的一个儿子。诸将及勋臣中有阿兰答儿、霍鲁海、浑都海、哈剌不花、脱里赤、密里火者、乞台不花、孛鲁合阿合、秃满、脱古思、忽察、额勒只带等,此外贵由汗的儿子禾忽、孙子察八忒(脑忽子)等也属阿里不哥的外围支持者。

这个名单在当时对阿里不哥来说至关重要,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生于游牧的草原,而后又基本上在游牧或半游牧地区放牧自己的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草原雄主,开创大元帝国

《忽必烈的风雨人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尽管忽必烈手握重兵,但因其立基不稳,蒙哥死后,形势对他来说则十分严峻

实际上,阿里不哥已行动起来,漠南汉地名义上还是汗廷的直辖地,阿里不哥命脱里赤为燕京断事官,号令四方;又命阿兰答儿调度漠北军队;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企图形成对开平的包围态势,断绝忽必烈的归路,逼迫忽必烈就范。在秦、蜀、陇一线,阿里不哥遣派霍鲁怀和他唯一的一名汉族支持者刘太平到关中,任系北行中书省事,筹集粮饷,游说盘踞六盘山的蒙古大将浑都海;命驻青居的蒙古军将领乞带不花、驻成都的明里失者做侧面策应,图谋在这一线由这三支势力向内地俯冲,这是最危险的一支蒙古大军。

谋略家忽必烈毫不示弱,当他看到不能先灭南宋再定大位后,毫不犹豫地采纳郝经“断然班师,亟定大计”的建议。郝经的具体主张为:“先命劲兵把截江面,与宋议和。置辎重,以轻骑归,渡淮乘驿,直造燕京。遣一军迎蒙哥灵舆,收皇帝玺。遣使召旭烈兀、阿里不哥、木哥及诸王驸马,会丧和林。差官于汴京、京兆、成都、西凉、东平、西京、北京,抚慰安辑。召长子真金镇燕京,示以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草原雄主,开创大元帝国

《忽必烈的风雨人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1259年底,忽必烈轻骑简从,从鄂州军营中飞驰北上。在此之前,他派廉希宪首先争取塔察儿,接着命廉希宪为陕西四川等路宣抚使,经略这一地区。在从鄂州回师的同时,派赵良弼前往关右侦察事态变化,稳住秦、蜀、陇一线。

北上的途中,阿里不哥夺位的迹象愈来愈明显,忽必烈遣急使到鄂州,对霸都鲁和兀良合台说:“立即从鄂州撤围回来,因为人生的变化犹如命运的旋转。”十二月,围鄂的蒙古大军开始北撤。

经过两个月紧张的调兵遣将,次年三月一日,忽必烈率蒙古劲旅抵达他苦心经营近十年的开平。

蒙古帝国空悬的汗位,犹如一只活蹦乱跳的梅花鹿,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面前跑来跑去。已经稳定了燕京局势的忽必烈,决定先声夺人

但当他多次企图召开、由黄金家族各系诸王参加的正式忽里台,向各系诸王尤其是钦察汗、察合台汗、伊利汗发出热情洋溢的邀请时,不是遭到婉言谢绝,就是各汗以五花八门的借口迟迟不朝,冷遇使忽必烈对忽里台最后也心灰意冷了。

最终,在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而且多属黄金家族二等诸王的合围下,忽必烈首先拔出羽箭向汗位猛力射去——用尽他积攒二十年的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草原雄主,开创大元帝国

《忽必烈的风雨人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参加围猎汗位的诸王,据《元史》记载,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不都率东道诸王,前来与会。

经过严格挑选的与会者异口同声地说:“旭烈兀已到达大食地区,察合台的子孙在远方,术赤的子孙也很遥远,阿里不哥身边的人正在做蠢事,兀鲁忽乃是察合台汗国的女领袖,已到达阿里不哥的住处。如果我们不拥立一个大汗,我们怎么能生存呢?”

按照事先已经导演好的节目,诸王合辞劝进,忽必烈坚决推让三次,然后诸王、大臣坚决固请,最后忽必烈装作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由必陈赤勒扶上汗位。诸王解下腰带,搭在肩上,跪下,行九拜礼。

这次小型的忽里台,尽管一应礼节一丝不苟地描摹历次选汗的细节,但有两点缺憾忽必烈却无法弥补:一是到会诸王只限东道和极少西道,并不符合必须由绝大多数诸王参加选举的标准;二是不在成吉思汗设在蒙古本部的大斡耳朵里面,因此遭到西道诸王的抵制。连对忽必烈顶礼膜拜的马可·波罗在说“忽必烈汗得到大位是由于他的见识、武功和伟大才能,而且合乎法律、理所应得”后,也补了一句,“虽然他的兄弟和亲属们根本不支持他”。

尽管忽必烈在开平召开的忽里台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次显然带有军事誓师意味的大会,对忽必烈的政治生命来说却至关重要。他下一步所要努力的,只剩下用强大的军力逼使蒙古草原诸王承认其汗位合法性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