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我党有许多非常年轻的高级干部,比如张闻天、王稼祥和博古,他们年富力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地位一度非常高。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年龄大的革命者,比如著名的“延安五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安五老”指的是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和林伯渠,这五人一方面年龄比较大,另一方面资历也很老,都是我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们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却在其他领域默默付出,贡献一点不比带兵打仗的将领小。诸如林伯渠,他不仅是我党的重要创始人,还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并且主持过开国大典,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林伯渠出生于1886年,湖南临澧人,他与朱老总同龄。在上世纪初期,林伯渠的名气并不比朱老总低,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他早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斗争当中。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了,但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林伯渠无奈再次来到日本,这时候他遇到了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孙中山正在组建国民党前身的中华革命党,为了让大家团结一致,他要求所有人要摁手印。但不少人认为这是封建作风,因此表示反对,林伯渠却不以为然,他第一个签名摁手印,还说“我们现在一盘散沙,如果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我们只能被袁世凯当成乌合之众干掉。所以,我支持孙先生!”

在林伯渠的带头下,大家纷纷摁手印,这让孙中山极为感动,他甚至要跟林伯渠以兄弟相称。后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时候,副手正是林伯渠,说他是国民党的创始人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林伯渠逐渐认识到共产主义更适合中国,1921年,他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介绍下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由此成为了我党的重要创始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工作需要,林伯渠仍然在国民党内部担任重要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林伯渠放弃高官厚禄,他毅然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赴苏联留学深造。1932年,林伯渠回国,第二年进入中央苏区,负责当地的经济工作。

那个时候的根据地一穷二白,林伯渠的担子无疑非常重。他多措并举,一方面注重农业生产,举行节约储粮运动;另一方面适当增发货币,建立健全财政制度,为红军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48岁的林伯渠也跟着部队行军,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政府主席由林伯渠出任,毛主席还幽默地说“林老现在是我们的父母官了。”

打这以后,林伯渠便跟随中央行动,他曾经撤离延安,前往西柏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全国局势逐渐清晰起来,林伯渠也开始积极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

那个时候,林伯渠已经63岁高龄了,长期艰苦的革命岁月让他身体出现了不少毛病。但为了大局考虑,林伯渠仍然废寝忘食地工作,有时候甚至一连20个小时不间断。

在林伯渠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建国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本人也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北京天安门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庄重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但鲜为人知的是,开国大典这个重要的仪式,主持人正是林伯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大典结束后,林伯渠连续两次当选人大副委员长,成为了副国级干部。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心系百姓,经常下到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打成一片。

1960年,林伯渠病情恶化,他不想浪费国家物力和财力,于是拒绝去医院治疗。在大家再三劝说下,林老才勉强同意了,只可惜的是,他最后还是在医院病逝了,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