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忆江南按语】日前有校友问我:“现在中小学竟然有二级教授了,这个职称在211或985高校都是凤毛麟角!”老夫由此想到了自己2011年4月22日刊发的一篇专栏文章。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422/00219732427.shtml?from=wa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小学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正教授?

金新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了一个建议——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设置正教授职称,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在线为此作一醒目新闻标题——

“任美琴代表:中小学的教师为啥不能成为正教授?”

任代表的议案应该说是非常讨巧的“马后炮”。

有各级“两会”代表经历者都“心有灵犀一点通”——

议案与提案的好坏抑或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想“上“之所想,急”上“之所急。

事实上,不久前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业已明确,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相当于大学正教授职称)。

据《齐鲁晚报》去岁消息,这一改革,山东已先行一步,认定姜言邦等17名教师符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任职条件,同意晋升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其实,在国家教育部之前,全国很多地方早就为中小学教师评正教授了。

其实,即便不修改《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明确“在中小学教师队伍设立正高职称”,该评上的一定会评上,不该评上的一定不会评上。

其实,修改《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明文规定,只不过是为了正教授的头衔名正言顺抑或货真价实罢了。

在教育日趋行政化的今天,倘若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一提“教育去行政化”,在官场一定应者寥寥,更危险的是“雷声大,雨点小”。

原中国科技大学、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3月9日在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指出:“学术主导是大学之根本!”

忧虑“与高校教师的职称相比,中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明显‘低了一级’”,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任美琴实在应该与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切磋一下,内容不是“中小学的教师为啥不能成为正教授”,而是“中小学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正教授”!

确切地说,任美琴代表当务之急是思考“该评上的”是否“该”,“不该评上的”是否“不该”。

这非常重要,是当前“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之瓶颈。

无法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无法突破行政的束缚,无法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就无法公正于“该”与“不该”。

十分怀念当年春晖中学的名师: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方光焘、丰子恺……

1927年,经亨颐校长因事离开白马湖去广州,春晖中学校长一职,请他的世侄著名教育家范寿康先生代理。范校长当时是一位34岁的中年人,在白马湖教学余暇竟然陆 续写出了《苏格拉底》、《康德》、《艺术之本质》等哲学著作。

令人高山仰止。

时下还有这样的名师吗?

有——

“语文教学关键在引导”,这是某特级教师评特级前上报论文之题目,其立论是否意味着数学教学不需要引导,英语教学不需要引导,物理教学不需要引导,化学教学不需要引导,生物教学部需要引导?

“语文阅读中有素质”,这是某正教授级特级教师洋洋万言论文之题目,其观点如果需要论证,那么是否意味着论证“吃下去的饭经过消化是要变肥料的”之正确性?

由于杂志主编工作关系,接触到的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所谓论文举不胜举。

现实生活里真才实学者一般是不稀罕甚或嗤之以鼻于职称之冠冕的。

南师大附中的王栋生老师需要吗?

他的学术或文学成就奠定了他在教育界与杂文界的地位,正教授级特级教师之头衔只会常常使他被崇尚公平公正正义的人们误伤!

吴非先生是“入鲍鱼之肆”而“闻其臭”的,盖因其德高且学养丰厚而著作等身!

议案任美琴及附议者不会不知道钱穆是一位崛起于芸芸中小学教师间的国学大师,拙文之末以其古稀年《宋明理学概述•自序》中回忆难忘的中小学教师生涯时之心声“鸿雁”相赠:“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敢忘先儒之矩矱,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其匹夫之有其责。虽数十年光阴虚掷,已如白驹之过隙,而幼年童真,犹往来于我心,知天良之未泯。”

余犹感怀“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