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世人都熟知秦始皇嬴政的残暴统治,然而即便如此,他选择在死后以兵马俑代替真实士兵为其陪葬。

相较之下,同样面临死亡的朱元璋却颁布了一项截然不同的政策,导致他的葬礼变得十分可怕。

在阅读了明史的记载后,不禁让人感到心惊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帝王崩逝,重启人殉

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玉帝御阙,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新帝即位后,公开了朱元璋生前之遗愿,命后宫众妃为先帝殉葬。

这一事件在明史中有所记载,称“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者,仅有宫人十余人。”

当此殉葬圣旨传达至后宫之时,原本已经沉浸在悲痛中的后宫众妃更是陷入了更深的绝望。这一次,她们不再为皇帝而哭泣,而是为自己而哀伤!

在先秦时期的古籍中,有关人殉的记述早已可见,“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统治者也渐渐意识到只有活人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自秦汉之后,人殉之风逐渐在社会上消失。虽然在明朝之前的几个朝代仍有关于人殉的记录,但都是零星的个别案例。

对于朱元璋的后妃来说,在还未收到为先帝殉葬的消息之前,她们都以为自己可以幸免于死。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重新实行人殉制度呢?这实际上与他对皇权的强烈控制欲有关。

朱元璋是一个自社会底层崛起,最终登上皇位的帝王。一旦坐上皇位,尝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滋味后,他就再也不肯放手。

因此,朱元璋会不惜一切手段来维护他的江山。

让后宫众妃为他殉葬,无非是为了防止他死后后宫妃嫔干政的可能性。为了保证朱家子孙手中的皇权稳固,朱元璋才会重新实行“人殉”。

然而根据明朝的殉葬制度,凡是册封为贵妃及以上封号的妃嫔,以及生育皇子并且皇子已封藩的妃嫔,都可以免于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建文帝朱允炆公布要为先帝殉葬的旨意之后,后宫立刻陷入混乱。因此,即便是已经生育过的妃嫔,也有人被迫殉葬。

后妃宫女,皆要殉葬

然而,在这46位后妃中,当然也有些人并不愿意陪伴朱元璋一同离世,她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根据《明史》的记载,宫中的侍卫和太监会“协助”她们结束生命。

对于不愿意死去的宫妃们,有些被强制压在太师椅正前方,而在椅子上方则悬挂着一条泛着冰凉寒意的白绫。

对于这些宫妃来说,她们只能自己登上太师椅,将自己的脖子伸入由白绫编成的圈中,等待着死亡。

如果她们仍然不屈服,侍卫就会主动将她们扶到椅子上,再将白绫套在她们的脖颈上,将她们活活勒死。

此外,对于朱元璋生前深爱的宫妃们,她们的死亡方式更加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持这些宫妃死后容貌不变,太监会将水银注入她们的体内。

尽管水银的腐蚀性不强,但大量注入仍然会带来剧烈疼痛。

而注入的过程并不像现代用针管注射那样,而是将宫妃身体的某个部位切开,然后将水银倒入其中,这个过程极其残酷!

当然,还有第三种死法。

据《明史》记载,一部分宫妃会被侍卫直接用弓箭绞杀。相对于前两种方式,这种死法算是比较干脆,没有那么痛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宫妃是被活活关进密闭的棺椁中,生生地憋死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求生本能会促使它们在棺内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