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细数今年上半年影响力最大的热搜事件,“胖猫”之死,绝对排在榜首。

这个为情所困的男孩,在苦求真爱无果后,选择跳江自杀,将生命定格在21岁。

后来,随着“胖猫”姐姐的发声,大家逐渐梳理出这段将他逼上绝路的畸形恋情:

2年前,在一场游戏中,“胖猫”喜欢上了大自己几岁的女孩谭某,二人感情逐渐升温,并确立了男女朋友的关系;

为了和女友长相厮守,他来到重庆,租住在一间狭窄的卧室里,靠打游戏代练维持生计,将赚到的钱尽数转给女友,自己则靠吃外卖度日。

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强度严重损耗了他的身体健康,但为了许诺的未来,他依旧选择坚持。

而这份努力最终的转化形式是金钱,2年时间里,“胖猫”给女友转账高达几十万!

就连自杀之前,他还花费几百元给谭某定了一束鲜花,希望女友能回心转意,在苦求无果后,绝望之下,在冰冷的河水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导致这一切的“元凶”谭某,不仅拿着“胖猫”的钱肆意挥霍,甚至对男友的离世毫无悔意。

愤怒之下,“胖猫”的姐姐刘某选择将二人的聊天记录曝光在网上,希望为弟弟讨回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用一句话总结胖猫短促的一生:

“他永远在寻找缺位的爱,却不知如何去爱自己。”

童年时父母离异导致他没有体验过家庭的关爱,青少年时早早辍学出来打工糊口,在遇到谭某时,以为寻得真爱,不曾想只是女方眼中的提款机罢了。

在被榨干最后一分价值后,“胖猫”再无一丝希望,自己似乎越是努力,所渴求的那份爱越发遥远。

他知道如何付出真心,却不懂的如何爱自己。而自杀,似乎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倔强的反抗。

或许连“胖猫”自己都不曾想过,生前无人关爱的他,却在去世后,引得无数网友为其落泪感伤。

除了悼念之外,对谭某的斥责和批判,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冲垮了她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

评论区中的诅咒和辱骂不堪入目,“捞女”“杀人犯”等标签被牢牢地贴在身上。

现实生活中,她的花店被愤怒的网友拥堵,破坏,甚至有人发布了“追杀令”,要让她“一命偿一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起事件的走向,早已背离了原本的方向。

一方面,是每天数以千计的奶茶,汉堡被送往“胖猫”坠江的桥上以作悼念,却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费,让无数人陷入“自我感动”的逻辑里难以自圆其说;

另一方面,是谭某被推到舆论的漩涡中心承受愈加失控的网暴,最终,她选择报jing以捍卫自己的权益。

正是这一举动,让很多热血上头的网友冷静下来,如果谭某真的是“捞女”,她又怎会有勇气报jing求助?

而整个事件的发起人,也就是“胖猫”的姐姐刘某,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几次直播过程中,她虽哭的梨花带雨,但精心捯饬的装造,以及颇为剧本化的台词,让人不免生疑:

“这些到底是一个姐姐为弟弟的离世感到不公,还是借此机会炒作,吃一波人血馒头?”

猜测也好,阴谋论也罢,一切的真相,都要通过证据说话。

5月19日,距离“胖猫”离世一个多月后,jing方发布了关于此案的正式通报,但真相,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首先,根据刘某所说,女方从最开始就没有将这段感情当回事,完全是弟弟一厢情愿的为爱奔赴;

但实际情况却是,谭某带着“胖猫”回了老家,见了自己的父母亲友,无论是口头上,还是实际行动中,都承认了这段恋情,并为了双方的未来而努力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是备受关注的金钱往来。

“胖猫”有没有在谭某身上花费大额金钱?是不是自己宁可拼单吃外卖,也要满足女友的一切需求?

根据jing方调查表明,双方的确存在大额转账,只不过和刘某所说的有所出入。

3年时间里,“胖猫”给谭某转账79.9万元,谭某给胖猫及其亲属转账46.3万;

同时,双方还共有一个账户,谭某存了23.6万,取了16.5万,胖猫存了17.3万,取了24.8万;

在感情破裂后,“胖猫”坚持要将账户内的存款都转给谭某,但遭到对方拒绝。

“你还小,你也是要用钱的,游戏不能打很久,你要把钱都自己存起来,为自己以后做打算,别给我。”

简单一句话,却让人陷入困惑:

到底哪个才是谭某真实的模样?

是拼命压榨“胖猫”,榨取最后一丝剩余价值后将他无情抛弃的“捞女”,还是对这段感情有过悉心规划,希望好聚好散的体面人?

不管外界看法如何,但在小屿眼中,短短一句话,背后代表的责任与对待爱情的态度,决然不是“捞女”的本色。

后来,“胖猫”还是执拗的将6万多元钱转给了谭某,备注了“自愿赠与”后就将其拉黑。

4月11日,“胖猫”主动向谭某发去信息“我们结束了”,然后跳江自杀…

他的离开,是爱情悲剧的落幕,却也是另一起网暴漩涡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为情所困,为爱自杀,的确让人觉得惋惜。

但当情殇转为别人手中的利刃,用以攻击无辜者时,这便不再是简单的感情纠纷,而是上升到法律与人性层面的探讨了。

在得知弟弟去世后,刘某认为,他一定将全部收入都花在了谭某身上,与妹妹商议后决定要让她被网暴。

于是,她一边将二人聊天截图发布在网上,一边注册多个账号引导舆论造势,还通过联系写手的方式,讨论如何博取大众同情,如何在视频里显得“疲惫心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在恶意引导下,无数人涌入谭某社媒底下大肆辱骂,甚至有人将她的身份证照片,手机号,居住地证等信息曝光;

更有甚者,直接发布“追杀令”,称要“杀死谭某全家,包括她的好友”…

即便真相水落石出,但对她造成的心理创伤,短时间内也难以治愈。

再回头看整起事件,一个年轻生命逝去,大家出于朴素真诚的同情,却被网上不实信息欺骗,被裹挟进舆论漩涡。

吃人血馒头的,是男孩的亲人;

被迫挑起性别对立的,是无数网友;

而受害最深的,不仅是污名化的谭某,还有S会责任感以及道德底线。

很多人在追逐内心自我认同时,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

比流量重要的是真相,是基于事实本身的善恶是非判断。

真正的关怀与悲悯,不是在生命逝去后浪费资源的凭吊,也不是满足内心正义感的泼污涂粪,而是痛其所痛、抚其所忧,更是思其所虑。

不要让谎言淹没真相,否则必将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