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从2024年10月1日起养老金并轨政策正式实行,事业单位即将告别高额退休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养老金并轨倒计时」冲上热搜,成为热议的话题。

从2024年10月1号开始,新的养老金政策将会全面实施,原来体制内一套标准,体制外一套标准的养老金制度要彻底变了,缴的少,拿的多,甚至没有缴,但比年轻人拿的还多的现象也要一去不复返了。

先给大家讲讲“养老金并轨”到底什么意思?

说到养老金并轨,就得先了解“双轨制”,体制内(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是一条轨道,体制外(企业职工)属于另一条轨道。

体制外企业职工养老金:由企业和职工一起交钱,共同承担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保基金,领多少,取决于缴纳额度、时间长短(必须≥15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体制内职工养老金:由财政部支出,领多少主要看工作年限、职级,年限越长、职级越高,领得越多。2014年10月往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自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且与企业职工相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称“单轨制”,即体制内外,养老金发放规则统一),这一改革措施被称为养老金并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实现2项养老金制度之间的平稳过渡,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按时间点推算,2024年9月底,10年过渡期将满,自2024年10月1日算起,我国养老金制度便正式进入“单轨制”模式。以后,凡是涉及养老金,不管是公务员、事业编还是普通企业职工,都会采用同一套养老保险缴纳方式和领取标准,要想退休后领养老金,就得在退休前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不再是以前体制内不用缴,退休后财政补了。

那么为什么要“双轨制”变“单轨制”呢?

举个例子,以前退休前工资是1万块,那么私营企业的职工退休后只能拿到4000多块钱的养老金,而体制内的退休职工能拿到八九千,是普通企业职工退休金的一倍还多,甚至比很多正在上班的年轻人的工资还高。显而易见,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差距是倍数级的差距。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缴养老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而领养老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体制内的这种高福利已经很难持续了。

养老金并轨”就是为了能消除这种差异,让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领取待遇更公平。

但是......

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外就公平了?

养老金并轨后,本质上只是统一了体制内和体制外企业的养老金缴费方式和计算方式,却并不意味着两方养老待遇拉齐。主要原因是:

1.缴费基数的差别。

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实际工资水平足额高比例缴费;而企业在缴费基数上主观性太大,部分不规范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按照缴费基数下限,最低比例缴纳社保,缴纳水平低,养老待遇自然低。

2.缴费年限的不同。

缴纳时间越长养老金储蓄额越多,这一点和个人相关性更强,工作时间长,意味着缴纳年限就越久。

3.年金差异挺大的。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年金是强制建立的,财政保障全额缴纳,而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建立,除了央企,其他很少有。

总的来说,养老金并轨政策针对的还是体制内2024年10月之后退休的人员,没有了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会相对较少一点。但与体制外比起来依旧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