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郭文峰踏上了

前往非洲的班机

此行任重

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普林西比岛

和考埃疟疾消除

出发前他一遍又一遍核对

需要海运运往非洲的物品清单

“滤纸血片至少带够两千人份

不良反应登记表拿十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文峰需要在非洲度过20个月

“前后累计是待了36个月

比以前任何一期任务都重”

而这一切

都要从一只吸食了

疟疾患者血液的蚊子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疟疾全球肆虐

“中国方案”实现零死亡

疟疾,源于一只蚊子

因吸食了疟疾患者的血液

而感染疟原虫

再通过叮咬

把疟疾传播给了更多人类

周而复始

为了消除疟疾

中国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

1967年

中国成立国家治疟项目组

500余名专家入组

寻找疟疾新疗法

2015年

屠呦呦因青蒿素

抗疟疾研究的杰出贡献

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1年

中国终于成功获得

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

疟疾传染形势仍然严峻

2022年全球仍有

约2.47亿疟疾病例

造成61.9万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文峰所在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

成立于1989年

现有成员40名

35岁以下青年占比75%

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支深入海外

开展青蒿素防治疟疾的

援外医疗队

如今扎根在与疟疾交锋的

主战场非洲

他们的对手是非洲蚊子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邓长生

描述他们曾在非洲看到的场景

“有一些医疗点走廊里面

到处坐着、躺着病人

门诊病人百分之六十

都是疟疾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度疟疾流行的地区

人蚊之间交叉感染形势严峻

仅仅治疗个体

无法快速解决疟疾流行问题

于是他们设计出

“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灭疟求本”

的原创青蒿素复方

疟疾防治中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11月

该方案在科摩罗莫埃利岛实施

三个月后该地

疟疾发病率下降98.5%

实现疟疾零死亡

中国方案由此

走向更多国家和地区

前线抗疟国内做坚强后盾

三代传承让“中国方案”出海

中国方案抗疟救命

如此行之有效

离不开三代“青蒿人”的努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

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

第一代领头人是

著名抗疟专家李国桥教授

作为青蒿素类药

防治疟疾成果的主要贡献者

他首先证实

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主持青蒿素四个一类

新药临床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90年代

以宋健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青蒿人”

在导师李国桥带领下走出国门

开展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

实地调研和临床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抗疟接力棒交到了

第三代人手上

2006年邓长生等人

前往科摩罗

接力“全民服药”的方案

帮助当地建立起医疗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抗疟团队的足迹

踏向更多国家

“中国方案”也被

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不过几十万人都需要服药

仅靠援外医疗队去执行是不现实的

于是他们开始培训当地医疗队伍

系统长期地对抗和消除疟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后谭瑞湘主要就负责这项工作

她在非洲三年

在当地培训出优秀的医疗队伍

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她珍藏着一张当地小朋友

头戴鲜花笑容灿烂的照片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仍历历在目

“我一下车他就跑过来冲到我怀里

给我一朵花之后很害羞地跑了

我把他抓过来

把花戴在他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认识先生李明强后

谭瑞湘与青蒿结缘

也加入了援非队伍

成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

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的一员

他们一同在非洲并肩战斗

是夫妻更是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支队伍三代传承

坚守非洲二十余年

三代“青蒿人”年龄差

超过一个甲子

不变的是每一代人都在接力中

推进着抗疟事业

他们开发的

四个青蒿素复方已经上市

促进了青蒿素

在全球的广泛使用

更促进疟疾防治“中国方案”

在全球的使用

“坚持下去助力全世界消除疟疾的话

将可以减少两千万人以上的死亡

减少六十多亿人的发病”

宋健平教授勉励后辈

“这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业”

青蒿人消除疟疾的理想

继续在年轻人心中

种下新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集纪录片《向前奔跑的青春》

5月4日至5月30日10:00在芒果TV

17:40在湖南卫视双平台播出

看三代“青蒿卫士”接力守护生命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