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年,西魏重臣宇文泰北巡,结果返回途中染病,且病情来势汹汹,宇文泰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派人急招侄子宇文护前去,命宇文护受遗诏辅佐他的儿子宇文觉。

宇文护虽然是宇文泰的侄子,但只比宇文泰小6岁,一直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很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所以宇文泰才托孤宇文护,那么,宇文护是怎么做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文护其实是想自己上位的,但宇文泰有好几个儿子,宇文护羽翼也没有那么丰满,时机未到,他也不敢自立,所以扶立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上位。

557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让位给宇文觉,年仅16岁的宇文觉自称天王,国号周,北周由此开始,宇文护担任大冢宰,把持军政大权,而宇文觉想要亲政,两人之间势必会有冲突。

但16岁年轻气盛的宇文觉对上45岁位高权重的宇文护,胜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猜。尤其是宇文觉刚上位就准备拿宇文护开刀,自然不可能很顺利,实际上他几次谋划除掉宇文护,结果每次事情还没有开始就被宇文护发现了。

宇文护根本没把宇文觉放在眼里,很快就逼着宇文觉退位,不久之后又杀死了宇文觉,然后扶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继位。

24岁的宇文毓比16岁的宇文觉要聪明一些,至少他没有一上位就对宇文护出手,安安稳稳做了两年天王,然后改称皇帝。

做了皇帝的宇文毓是一个看起来软弱实际上比较有主见的人,但还是太心急,宇文护归政后,宇文毓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国事,进行改革,一点点收拢皇权,宇文护觉得这样的宇文毓很不好控制,就选择除掉宇文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60年四月,宇文护就让一个名叫李安的厨子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很快宇文毓就被毒死了,临终之际留下遗照传位于“沉深有远识”的四弟宇文邕。

年仅17岁的宇文邕同样不是已经48岁的宇文护的对手,尤其是两个哥哥的结局让宇文邕意识到,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并顺利亲政,他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并且每一步都要走稳,不然就可能步两个哥哥的后尘,到那时,宇文护会真正做皇帝。

所以宇文邕登基之后,选择了韬光隐晦,不仅不能表露对宇文护的不满,还得极力讨好宇文护,给他加官进爵,对他的家人极尽礼遇,在方方面面都尊重宇文护,而把自己的位置摆的极低。

就比如宇文邕每次见到宇文护都会行兄弟之礼,兄弟俩去见太后的时候,太后会给宇文护赐座,宇文邕就站立在一旁。

宇文护未必真的相信宇文毓对他会真的如此尊重,但他也因为宇文毓的识时务而没有急着除掉宇文毓。

但两人都明白,他们之间不可能一直兄友弟恭,宇文护想要亲政就必须除掉宇文护,宇文护想要称帝就必须除掉宇文邕,没有别的路可走,所以两人都在暗暗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文邕很能忍,他在暗地里积极筹谋,等待时机,以期对宇文护一击即中,这一等就是12年,在这12年里,宇文毓慢慢积攒力量,而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日渐降低,尤其是564年攻打北齐的战争。

宇文护率领的北周军队被北齐的段韶、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打的惨败,这使得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急剧降低,但即便如此,宇文邕也不敢出手。

一直等到572年,宇文邕继位12年后,宇文护对宇文邕的防备渐渐降低,已经准备了12年的宇文邕觉得时机成熟,所以就和一母同胞的弟弟于文直一起谋划除掉宇文护。

当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后,宇文邕就和宇文护一起去看望太后,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

“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

这句话很好理解,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太后年纪大了,喜欢饮酒,我劝不动,希望兄长劝劝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太后指的是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氏原本是宇文泰的小妾,为宇文泰生下两子:宇文邕和宇文直。

宇文邕继位七年后,叱奴氏被尊为太后,也叫叱奴太后,叱奴太后喜欢饮酒,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宇文邕也不是第一次让宇文护规劝太后。

而且这一次,宇文邕同样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说自己劝不动,这才请宇文护这个兄长去劝说,将宇文护高高架起。

宇文邕还从怀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篇《酒诰》递给宇文护,说:“用这个来规劝太后。”

宇文护不疑有它,接过《酒诰》就进了殿,他高高在上惯了,也并没有将太后放在眼里,进殿后就直接拿出《酒诰》读起来。

太后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而宇文邕则趁宇文护读《酒诰》的时候从背后用玉笏击打宇文护,宇文护没有防备直接跌倒在地,紧接着,宇文邕就让太监何泉用御刀砍宇文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文护到底掌权多年,积威甚重,何泉心里很是害怕,不敢用劲,砍了好几下都没有砍伤宇文邕,这个时候,躲在门内的于文直跑了出来,将宇文护杀死。

就这样,母子三人终于除掉了把持北周朝政15年的宇文护。宇文护死后,宇文邕又迅速杀死了宇文护的儿子、兄弟和亲信等,真正将北周皇权握在手中,正式亲政。

亲政后的宇文邕展示了自己雄图远略的一面,励精图治,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攻灭北齐。

578年,就在他攻打突厥的时候,突然在途中病倒,并一病不起,不得不返京,于返京当天晚上病逝,年仅36岁,真正是英年早逝。

历史给他的时间太少,他用12年的时间除掉把持朝政的宇文护,真正亲政,又用6年的时间让乱世有了统一之势,结果年仅36岁就病逝了,倘若再给他几年时间,或许就没有隋朝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