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岩或在元代以前便已存在?

石峰岩,位于蔡尖尾山钟山村境内,最早见载于乾隆版《海澄县志》,另依钟山蔡氏耆老口传,其始建年代为明清之季,现存旧物也未发现明以前的相关信息。

但锦里谱四世天从,却载有,“按公于元顺帝至正间,自金沙徙居石囷村,与弟天应公喜舍弥勒佛三尊,另田一段、山一所,充入石峰岩作香火之费”。按此,石峰岩或可能早于元代便已存在。

注曰:天从由金沙迁居石囷,即捐香火之资,此举可能是针对石囷村发起的答谢。而石囷村范围内,曾有一所颇有影响力的寺院,名曰“云峰院”,此石峰岩也可能是云峰的误写。

补入一名安边馆通判日“来日升”

安边馆作为巡海道派驻海沧的镇抚机构,在海澄县设立之前,实质上已在海沧实行了与县一级相当的准行政管理。其最高主事官为福建八州府的通判,每半年轮值一人。但因资料遗失,县志中仅记录了寥寥数名安边馆守官而已。

锦里谱十世树德,“嘉靖三十三年癸丑,漳郡驻劄安边馆兴化府通判来公讳日升旌表善士于公之门”,按崇祯《海澄县志》卷六「安边馆通判驻札海沧历官」“来日升,浙江萧山人,兴化府通判,三十二年正月任”。两记录对比,莫非来日升任期有一年之多?或许有一方记录有误吧。

苏林在哪里?

按嘉靖《龙溪县志》载,一二三都辖有十七社,其中未明地点之一便有“苏林社”。按乾隆《海澄县志》卷十九「庵」记有苏林庵,“在窟里社之南”,窟里社或指海沧农场内的田厝窟,旧时有顶窟、中窟、下窟等地名。按锦里谱,十世景德妣苏氏卒葬“山兜苏林堡马厝山覆鼎”,可知苏林保就在山兜范围内,马厝山或指马山,那么苏林应位于田厝窟与马垅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余少时尤爱读史,故自号春秋,然所读皆不精;十年前,改习方志,闭门造车自得其乐;近来,颇好识谱,盖补方志不足,亦有乐趣,奈何旧谱难觅,所得不丰。今借得锦里林胜勇珍藏的乾隆本《锦里林氏族谱·林澹垒公家谱》,发现新知无数,特摘录一二共飨其成。

乾隆本《锦里林氏族谱·林澹垒公家谱》读谱之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