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体制内新录用研究生不愿意去办公室写材料?

碧翰烽/文

有网友提到:单位招录了2名硕士研究生新人,一个学法律,一个学文学,领导安排去办公室负责写材料,却被拒绝了。回复到:只要不让写材料,干什么都行。不应该服从安排吗?

A,大学毕业几年考公上岸某部门单位,先是安排到办公室写材料,虽然有些不愿意,但报考时岗位就是文字综合,没有拒绝的理由。写材料之后,天天加班是常态,独坐电脑是常事,材料一改再改,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一度让人崩溃,还得要重新开始,只能是心里叫苦,偶尔得到领导表扬,也难以挤出笑容,整天愁眉不展。

过了一年,办公室一位骨干调走了,于是让A负责其工作,主要就是办文办会办事,上传下达,协调沟通,也是忙得团团转,加班更是成了常事,随时会有电话或通知。由此,暂时没有让其专门写材料了。领导问其以后想写材料,还是就在办公室干这个上传下达之事。A说,宁可上传下达有多么辛苦,再也不想写材料了。

B,一位机关单位业务线上的年轻干部,平时也少不了文字材料工作,毕竟在机关工作,总是文来文往要多一些,不像基层只是干具体事,何况现在基层除了干事之外,也还要留痕。

不过,他只要是涉及文字综合、总结、讲话等材料,哪怕纯属自己业务线上的材料,也要想方设法将这个写材料的活儿,推给办公室去写。如果最后由办公室把关的材料,自己写初稿,也就是随意为之,写成什么就是什么。

C,十多年前的一位机关单位办公室主任,最喜欢干的就是后勤接待工作,几乎天天就是应酬陪客。关于写材料的事情,从来不会去写,即使下属写好材料之后,也不会检查把关。一切交给一位副主任了。

D,也是一位职能部门的老资格办公室主任,当主任都有十多年了,还不说之前写材料的时间,经历了多任局长,文字综合能力强,水平高。可就是每次晋升提拔轮不到他,有的局长还说是再等等,下次有机会。可是越等等,年龄也渐渐大了,在干部年轻化的语境下,领导连再等等的安慰也没有了。

后来,他坚决向领导提出来,即使去单位最边缘化的一个小机构干事,也坚决不当办公室主任了,就是不想写材料了。自此,少了一个写材料的,也没有被提拔,已经忘记他曾经写过多少材料。

其实,文学、法律专业都是擅长文字综合工作的。这两个专业之所以成为考公之较多岗位,也是因为其相对具有较强文字能力。

在招录公务员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申论考试,申论考试就是写材料。

从目前体制内机关单位来说,除了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之外,很多岗位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写材料,即使是从事专业性岗位,也少不了写材料。所以,凡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只是办公室要写材料,其它部门也要写材料,只是写材料的要求标准不一样。

可以说,我们从读书开始,就与作文、材料紧密相连。大家想想,我们写过多少日记、多少作文、多少材料。每年高考出来,大家都可以对高考作文品头论足,惟有数理化少人议论。我们实在是具有强烈的文字材料痕迹。

只是,多了的东西,有时候会成为兴趣、成为专家,但有的时候也会成为厌恶、成为负担。

这取决于主动还是被动,兴趣还是任务,有用还是无用。

或许,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有些单位的文字材料存在“五多四少”,以至于实在不想与材料沾边:五多,即无用材料太多,写了根本没人看;紧急材料太多,写材料的成了机器人;反复材料太多,反复修改,最后又回到原点;加班材料太多,让人没有休息喘气的时候;拼凑材料太多,人人都要加点水。

四少,即材料提拔太少,除了两办等重要单位写材料的;材料价值太少,缺乏实用实效功能;材料成就太少,缺乏个人成就感和社会认可度;材料奖励太少,缺乏激励政策。

材料,何时才能轻松而愉快?价值而成就?